[发明专利]气化炉配套燃气灶成套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5927.6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1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平;陈克求;任昀;李媛;陈婕;李华辉;颜港归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薪火传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027;F23G5/44;F23G7/06;F24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配套 燃气灶 成套 装备 | ||
1.一种气化炉配套燃气灶成套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承于工作地面上的气化炉体(10),所述气化炉体(10)内设有用于盛装待气化的物料以供物料进行气化反应的气化腔(103),所述气化炉体(10)的外侧壁上设有燃气导管(11),所述燃气导管(11)的进气端穿过所述气化炉体(10)的侧壁后与所述气化腔(103)连通,以将所述气化腔(103)内气化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向外导出;
所述燃气导管(11)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燃气导管(11)内的可燃气体进行焚烧的焚烧灶(80),所述焚烧灶(80)包括与所述燃气导管(11)连通的灶体(81),所述灶体(81)内设有两端贯通的焚烧腔(810),所述焚烧腔(810)的进气端与所述燃气导管(11)连通,所述焚烧腔(810)的喷火端与大气连通;
所述焚烧腔(810)的进气端设有点火助烧装置(82),用于向所述焚烧腔(810)供给燃气以助烧所述焚烧腔(810)内的可燃气体;
所述焚烧腔(810)的环壁上设有至少一圈配风孔(811),所述灶体(81)外设置有配风装置(83),所述配风装置(83)配送的风经所述配风孔(811)导入所述焚烧腔(810)内,以使可燃气体和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以充分燃烧;
焚烧腔(810)的环壁上还设有与配风孔(811)连通的配风管(84),配风管(84)的中心轴线与焚烧腔(810)环壁的母线垂直,且配风管(84)的中心轴线与配风管(84)与焚烧腔(810)连接点沿周向的切线之间具有30°~60°夹角;配风管(84)的该种布设方式,有助于形成环形的漩涡风流,进一步使燃气和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和燃气在焚烧腔(810)内充分燃烧时可产生强大的压力差,使气化炉内的可燃气体快速通过燃气导管(11)流向焚烧灶(80),以进一步充分燃烧可燃气体;焚烧腔(810)的环壁上设有上下两圈配风孔(811),上下两圈配风孔(811)沿灶体(8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圈配风孔(811)错位设置,使风力从周向方向进入焚烧腔(810),以加速焚烧腔(810)内的空气流动,使焚烧腔(810)内的燃气和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并充分燃烧;
焚烧灶(80)还包括用于延缓燃烧烟气冒出并增强供氧燃烧的压火盘(85),压火盘(85)连接于焚烧腔(810)喷火端的环壁上;焚烧腔(810)的喷火端设置有压火盘(85),一方面可延缓烟气冒出并增强燃烧,进一步减少烟气的流出;另一方面在气化反应初期或气化反应快结束时可燃气体量较少的情况下,因压火盘(85)温度很高,可燃气体在遇到温度很高的压火盘(85)后可重新引燃焚烧灶,不需要重新点火,从而提高气化效率及可燃气体焚烧质量,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压火盘(85)的数量为一个,该压火盘(85)的中部为实心设置,压火盘(85)的外围沿径向设有多圈出火孔,多圈出火孔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压火盘(85)一方面用于延缓烟气冒出并增强燃烧,另一方面在加料过程中焚烧灶熄火的情况下,因压火盘(85)温度很高,可燃气体在遇到压火盘(85)即可重新引燃焚烧灶(80),不需要重新点火;
该压火盘(85)的中部为实心设置,可使燃气或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流快速流向压火盘(85)的外围,并进行充分燃烧;或者,压火盘(8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火盘(85)沿灶体(8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靠近配气头或配气底盘的内侧压火盘(85)的结构设置与压火盘(85)数量为一个时的结构设置相同,外侧压火盘(85)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出火孔,用于进一步延缓从内侧压火盘(85)流出来的烟气并充分燃烧,并且能分散喷火端出火口的火苗;
焚烧腔(810)为沿灶体(81)轴线方向延伸的空腔;焚烧腔(810)垂直于燃气导管(11)的中心轴线设置以进行竖向喷火;灶体(81)上位于点火助烧装置(82)上方还设有点火孔,点火孔连接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为电子点火棒,电子点火棒通过点火孔插入焚烧腔(810)内,将焚烧腔(810)内的燃气点燃;或者
焚烧腔(810)为沿灶体(81)轴线方向延伸的空腔;焚烧腔(810)沿燃气导管(11)的中心轴线设置以进行横向喷火;焚烧灶(80)可与热风箱相连,喷出的热风可用于烘干热风箱中的垃圾;焚烧灶(80)也可与热交换箱相连,喷出的热风进入热交换箱内转变成纯净热空气,该纯净热空气可用于干燥食品;灶体(81)上位于点火助烧装置(82)上方还设有点火孔,点火孔连接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为电子点火棒,电子点火棒通过点火孔插入焚烧腔(810)内,将焚烧腔(810)内的燃气点燃;压火盘(85)的喷火侧设有挡火盘(87),挡火盘(87)内壁面呈阶梯状,挡火盘(87)远离压火盘(85)一端的内径尺寸小于压火盘(85)的内径尺寸,防止火苗向四周窜出;挡火盘(87)远离压火盘(85)一端的端面还设有挡火门;或者
焚烧灶(80)还包括用于支承灶体(81)的灶底(86),灶底(86)呈环形且与燃气导管(11)垂直连通;灶体(81)与灶底(86)可拆卸式连接,且灶体(81)的内腔和灶底(86)的内腔连通形成焚烧腔(810);焚烧腔(810)垂直于燃气导管(11)的中心轴线设置以进行竖向喷火;实际使用过程中,焚烧灶(80)长期处于高温下,需要频繁更换,当在灶体(81)下方设置灶底(86)时,只需要更换灶体(81)即可,节约气化成本;或者
焚烧灶(80)还包括用于支承灶体(81)的灶底(86),灶底(86)呈环形且与燃气导管(11)垂直连通;灶体(81)与灶底(86)可拆卸式连接,且灶体(81)的内腔和灶底(86)的内腔连通形成焚烧腔(810);焚烧腔(810)的进风端垂直于燃气导管(11)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焚烧腔(810)的喷火端沿燃气导管(11)的轴向设置以进行横向喷火;焚烧灶(80)可与热风箱相连,喷出的热风可用于烘干热风箱中的垃圾;焚烧灶(80)也可与热交换箱相连,喷出的热风进入热交换箱内转变成纯净热空气,该纯净热空气可用于干燥食品;灶体(81)的与配气底盘(822)相对的侧壁具有压火作用,故而灶体(81)内可不设置压火盘(85);灶底(86)上位于点火助烧装置(82)上方还设有点火孔(88),点火孔(88)连接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为电子点火棒,电子点火棒通过点火孔(88)插入焚烧腔(810)内,将焚烧腔(810)内的燃气点燃;实际使用过程中,焚烧灶(80)长期处于高温下,需要频繁更换,当在灶体(81)下方设置灶底(86)时,只需要更换灶体(81)即可,节约气化成本;
气化腔(103)的侧壁上设有呈环形的导气环槽(104),导气环槽(104)与气化腔(103)连通,以使气化腔(103)内物料气化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进入导气环槽(104)中汇流;燃气导管(11)的进气端与导气环槽(104)连通,以将导气环槽(104)中汇流的可燃气体导入焚烧灶(80)内焚烧;气化腔(103)的内侧壁上设有导气环槽(104),且导气环槽(104)呈环形并与气化腔(103)连通,故而导气环槽(104)与气化腔(103)连通处为环面,气化腔(103)内物料进行气化反应产生可燃气体时,可燃气体可首先通过气化腔(103)与导气环槽(104)连通处的环面分散地进入导气环槽(104)中汇流,然后再由与导气环槽(104)连通的燃气导管(11)导出至气化炉体(10)外;可燃气体取导入导气环槽(104)为一个“环面”,且气化腔(103)中可燃气体行程也为一个“环面”,不仅可提高可燃气体取导入导气环槽(104)的速度,进而提高可燃气体取导入燃气导管(11)的速度,同时在导气环槽(104)对可燃气体的汇流作用下,由燃气导管(11)取导出的可燃气体质量不会随着炉内物料高度的变化及物料多少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燃气导管(11)取导出的可燃气体质量稳定,燃气导管(11)中不易形成“空位”,进而提高气化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导气环槽(104)的底端开口形成供气化腔(103)内的可燃气体进入导气环槽(104)的进气端,导气环槽(104)的顶端为盲端且导气环槽(104)朝向气化腔(103)的进料端延伸;导气环槽(104)的内环壁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进气口(105),多个进气口(105)用于供气化腔(103)内的可燃气体进入导气环槽(104)中;通过再在导气环槽(104)的内环壁上开设多个进气口(105),便于气化腔(103)中的可燃气体尽可能快速地、分散地被导入导气环槽(104)中,进而提高可燃气体取导入燃气导管(11)的速度,同时使燃气导管(11)取导出的可燃气体质量更加不会随着炉内物料高度的变化及物料多少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燃气导管(11)取导出的可燃气体质量非常稳定,燃气导管(11)中不会形成“空位”,进而极大提高气化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薪火传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未经湖南薪火传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59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