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藻类的取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6637.3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4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付有全;程东风;李盈;房远方;赵朋涛;刘烨玲;陈萍珊;郭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瑞沃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匠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5 | 代理人: | 商宇科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类 侧开口 壳体横截面 水处理系统 流动水体 取水装置 圆弧形 河道型水库 侧面设置 顶部设置 人工渠道 天然河道 中空结构 出水管 可分离 壳体 水泵 背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天然河道、河道型水库和人工渠道等流动水体分离藻类的取水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为中空结构,本体侧面设置有侧开口,顶部设置有出水管。本体为壳体,壳体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圆弧形、椭圆形、锥形、方形或梯形,壳体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背离侧开口的一侧为圆形、圆弧形或椭圆形,侧开口一侧为锥形、方形或梯形。本发明可分离流动水体中的藻类,防止藻类直接进入水处理系统,对水泵或水处理系统造成影响甚至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及水资源利用领域,涉及在天然河道、河道型水库和人工渠道等流动水体分离藻类的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农业、市政、生活污染排放负荷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地表水资源承受的水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天然河道、河道型水库、人工河道水体水华现象无法根除,即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增多的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供水水源工程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从这类水体中抽水时,水华水体表面或近表水层的藻类将水泵、水质过滤器、水量计量、输水控制等设备堵塞,有时会堵死,这些现象已成为制约水华水体利用的瓶颈。
天然河道、水库水源的污染源众多,既有点源、面源等外来污染源,也有内源二次污染,通过消除污染源的方法来彻底消除水体水华现象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水华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类:物理法通过一定物理手段将藻类物质直接从水中分离去除;化学法主要通过向水体投放特殊抑藻化学药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繁殖;生物法主要利用一些物种会分泌抑藻物质或能够直接摄食藻类的生理习性,达到减少藻类浓度的目的。结合现实考虑,传统的水华处理办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与不足,物理法虽然能快速减轻局部水华灾害,但一般只对出现大面积聚集水华才有效果,无法根除而且成本也较高,不能大规模使用;化学法中一些杀藻剂可能还具备毒性,不适合在水源投放;而生物法则存在治理周期较长的缺点。
总体而言,现有的治理技术往往只能清理部分水华水体的污染现象,难以完全除去水中的水藻,同时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现有的方法只能在小范围内开展工作,治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除藻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天然河道、河道型水库、人工渠道等流动水体分离藻类的取水装置,应用于利用天然河道水、渠道水进行供水水源工程建设中,将水华水体的藻类分离阻挡,防止其进入水泵及供水系统,解决藻类对水泵、水质过滤器、水量计量、输水控制等设备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为一种分离藻类的取水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为中空结构,本体侧面设置有侧开口,顶部设置有出水管。
上述本体为壳体,壳体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圆弧形、椭圆形、锥形、方形或梯形,壳体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背离侧开口的一侧为圆形、圆弧形或椭圆形,侧开口一侧为锥形、方形或梯形。
上述本体为壳体,壳体背离侧开口的一侧的形状为流线型,侧开口一侧形状为流线型或方形。
上述本体内还设置有套管,套管设置在本体内,与出水管连通,套管上设置有进水孔。
上述本体内还设置有水泵或吸水管,水泵或吸水管设置在套管内。
上述套管设置在本体中心。
上述侧开口贯穿本体。
上述本体内设置有将套管固紧连接在本体内的骨架。
上述本体底部设置有支座。
上述侧开口上设置有拦污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瑞沃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杨凌瑞沃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6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