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6837.9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牟廷敏;范碧琨;康玲;宋瑞年;文凯;孙才志;李畅;赵艺程;李胜;李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2/00;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钢管 混凝土 焊接 节点 疲劳强度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往主弦管(1)、受拉腹管(2)和受压腹管(7)内灌注混凝土(3);
步骤二:采用以下方法处理所述主弦管(1)和受拉腹管(2)的相贯焊接节点,在趾部区(4)采用全熔透焊焊缝(8)连接主弦管(1)与受拉腹管(2),在跟部区(5)采用部分熔透焊焊缝(9)连接主弦管(1)与受拉腹管(2),过渡区(6)则为全熔透焊到部分熔透焊的过渡段;
步骤三:采用以下方法对所述主弦管(1)和受拉腹管(2)的相贯焊接节点进行修磨,包括对所述趾部区(4)、过渡区(6)的焊缝外观进行修磨,焊缝修磨区域以所述趾部区(4)中心为起点,对称向两边所述过渡区(6)延伸270°范围,使得焊缝表面光滑;以及对主弦管(1)、受拉腹管(2)上与焊缝相临的热影响区进行修磨,使得热影响区顺适、圆滑过渡,所述热影响区修磨方向顺着修磨位置的主受力方向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往所述主弦管(1)、受拉腹管(2)和受压腹管(7)内灌注混凝土(3)时,满足管内混凝土(3)脱空要求,管内混凝土(3)球冠型脱空率小于或等于0.6%,且脱空高度小于或等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灌注混凝土(3)之前,在所述主弦管(1)的内壁径向焊接三个带孔加劲肋板(10),三个所述带孔加劲肋板(10)位于腹管和所述主弦管(1)的相贯线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带孔加劲肋板(10)位于所述主弦管(1)的断面中部,另外两个所述带孔加劲肋板(10)则对称设置在其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主弦管(1)和受拉腹管(2)的相贯线坡口采用相贯线切割机切割成型,所述受拉腹管(2)、受压腹管(7)相贯线焊接接头跟部间隙小于或等于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部分熔透焊的熔透率要求大于或等于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对所述趾部区(4)、过渡区(6)的焊缝进行修磨时,最大修磨深度小于或等于1.5mm,修磨完成后,所述焊缝的余高为-0.5mm~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对所述主弦管(1)和所述受拉腹管(2)的热影响区进行修磨时,最大修磨深度小于或等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相贯焊接节点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热影响区的圆滑过渡的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68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肖特基结的高灵敏度光强起伏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搅拌车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