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t蛋白防治棉铃虫的增效剂及其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8922.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魏纪珍;安世恒;席玉强;刘晓光;杜孟芳;关若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61/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冉珊敏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t 蛋白 防治 棉铃虫 增效剂 及其 联合 使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Bt蛋白防治棉铃虫的增效剂及其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这种增效剂分别添加到两种Bt蛋白中使用,能显著的提高Bt蛋白的杀虫活性。所述增效剂为他克莫司,分子式为C44H69NO12,分子量为804.03。所述的增效剂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步骤为:将2‑10μg/mL的Bt蛋白与10‑50μM的增效剂混合使用防治棉铃虫。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的增效剂一方面可以提高Cry1Ac和Cry2Ab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提高致死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延缓抗性,应用到棉铃虫对Bt的抗性治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的毒理活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Bt蛋白防治棉铃虫的增效剂及其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实夜蛾属,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危害棉花、玉米、蔬菜等100多种作物。在我国北方,棉铃虫一般一年发生四代。第一代棉铃虫危害小麦,在小麦田里羽化,成虫转移到处于花期的棉田产卵,到第二代,三代和四代多在棉花、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夏季作物上发生。上世纪90年代初棉铃虫的大爆发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的防治棉铃虫,我国1997年由河北省开始引种美国Bt-Cry1Ac 抗虫棉,1999年国产抗虫棉开始商业化种植。目前,我国仅推广种植转
目前对Bt蛋白防治棉铃虫和延缓抗性多是Bt蛋白之间的混用和组合,由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Bt蛋白多具有类似的蛋白空间结构,所以交互抗性很容易产生,还没有发现和应用增强Bt蛋白活性的增效剂。
因此迫切需要发现一种Bt蛋白的增效剂,就可以提高Bt蛋白治理棉铃虫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棉铃虫产生的耐药性及棉铃虫的大爆发,缺少Bt蛋白防治棉铃虫增效剂问题,公开了一种Bt蛋白防治棉铃虫的增效剂及其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本发明将发现的Bt蛋白的增效剂他克莫司,英文名tacrolimus,商品名为普乐可复,分子式C44H69NO12,分子量804.03,实验过程中命名为FK506。本发明利用Bt蛋白与FK506混合配比使用,通过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评价FK506的增效情况,确定FK506的增效剂量,为提高Bt蛋白治理棉铃虫的效果提供一种增效剂及使用剂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Bt蛋白防治棉铃虫的增效剂,所述增效剂为他克莫司,分子式为C44H69NO12,分子量为804.03。
所述的增效剂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步骤为:将2-10 μg/mL的Bt蛋白与10-50 μM的增效剂混合使用防治棉铃虫。
所述Bt蛋白为Cry1Ac和Cry2Ab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防治的棉铃虫指2龄或以上的棉铃虫幼虫。
所述的增效剂与Bt蛋白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的校正死亡率达91.8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8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