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9277.2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峰;刘国平;马晓兵;周预平;范道松;汤晶晶;银明辉;韩芳;康兵;唐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件 筋条 托盘 热处理 热处理过程 垂直 变形的 薄壁 横直 矫直 焊接 变形 两边 消除应力处理 高温热处理 出炉冷却 回火处理 制造成本 制造周期 完整体 整体装 出炉 回火 进炉 空冷 下端 预防 装炉 下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带U型槽异形件装炉前,将数根垂直筋条的一端焊接在带U型槽异形件的U型槽的顶部,数根横直筋条两端分别焊接在U型槽两边的薄壁上,将U型槽槽口朝下放置于托盘上;数根垂直筋条的下端顶在托盘上;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装炉,进行高温热处理,热处理后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出炉冷却,再整体进炉回火处理,回火完整体出炉空冷,即可。采用本发明通过垂直筋条承受住因异形件上部重量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通过横直筋条控制U型槽两边薄壁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避免了后续高难度的矫直以及矫直后的消除应力处理,节省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只能将其U型槽槽口朝下放置后,再进行热处理,因U型槽两边壁薄,热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U型槽顶部有一方板形的本体设计,该方板形的本体在热处理过程中,U型槽的顶部因承受方板形本体自身重量导致变形。变形后,需要后续高难度的矫直及矫直后的消除应力处理。因此,必须发明一种可控制该种带U型槽异形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变形的问题,可避免后续高难度的矫直及矫直后的消除应力处理的预防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一种预防带U型槽异形件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带U型槽异形件1装炉前,将数根垂直筋条的一端焊接在带U型槽异形件的U型槽顶部,数根横直筋条两端分别焊接在U型槽两边的薄壁7上,将U型槽槽口朝下放置于托盘上;数根垂直筋条的下端顶在托盘上;
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装炉,进行高温热处理,热处理后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出炉冷却,再整体进炉回火处理,回火完整体出炉空冷,即可。
采用本发明通过垂直筋条承受住因异形件上部重量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通过横直筋条控制U型槽两边薄壁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避免了后续高难度的矫直以及矫直后的消除应力处理,节省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筋条布置状态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筋条布置状态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筋条布置状态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数根垂直筋条的一端焊接在带U型槽异形件1的U型槽顶部6,数根横直筋条2两端分别焊接在U型槽两边的薄壁7上,将U型槽5的槽口朝下放置于托盘4上;数根垂直筋条的下端顶在托盘上。
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装炉,进行常规的高温热处理,热处理后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出炉冷却,再整体进炉,进行常规的回火处理,回火完,整体出炉空冷。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3,本申请人对一U型槽长2.5m,高0.5m的带U型槽异形件,装炉前,将4根直径为50mm的垂直筋条的一端焊接在带U型槽异形件的U型槽的顶部,数5根直径为50mm的横直筋条两端分别焊接在U型槽两边的薄壁上,将U型槽5的槽口朝下放置于托盘4上;数根垂直筋条的下端顶在托盘上。
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装炉,进行常规的高温热处理,热处理后将带U型槽异形件及托盘整体出炉冷却,再整体进炉,进行常规的回火处理,回火完,整体出炉空冷。
热处理后的结果:未采用本发明前,热处理后高度方面的变形量达8mm~10mm,宽度方面的变形量达10mm~12mm,不满足技术要求。采用本发明后,热处理后高度方面的变形量仅为2mm~3mm,宽度方面的变形量只2mm~3mm,满足技术要求。
采用本发明通过垂直筋条承受住因异形件上部重量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通过横直筋条控制U型槽两边薄壁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避免了后续高难度的矫直以及矫直后的消除应力处理,节省了制造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