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在防治蚁类害虫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9489.0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4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许益镌;宁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78 | 分类号: | A01N43/78;A01N43/40;A01N37/46;A01N43/90;A01N43/54;A01N43/08;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朱双;刘明星 |
地址: | 51064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防治 害虫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维生素在防治蚁类害虫中的应用,属于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得到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3、维生素H和维生素C对红火蚁具有良好毒杀作用。本发明筛选到的维生素在实际生产中廉价易得,对环境无污染,且均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可应用于蚁类害虫的控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维生素在防治蚁类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对入侵地区的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公共卫生安全、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均有很大的威胁。目前主要以化学药剂施用来控制红火蚁危害,但化学残留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协调防治效果与环境影响,低毒高效的杀虫成分亟待研发。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被广泛用于食品、医疗等方面。然而人类对维生素在昆虫毒杀方面的了解还很少,尤其是关于维生素在害虫控制领域的使用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蚁类毒杀药剂环境污染问题的不足,提供维生素在防治蚁类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维生素在防治蚁类害虫中的应用。
所述的维生素为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3、维生素H和/或维生素C。
优选,所述的应用是维生素作为防治蚁类害虫的具有毒杀作用的活性成分的应用。
优选,所述的维生素B1的使用剂量为0.001~0.2g/mL,所述的维生素B3的使用剂量为0.0001~0.016g/mL,所述的维生素B5的使用剂量为0.001~0.05g/mL,所述的维生素B6的使用剂量为0.001~0.2g/mL,所述的维生素B9的使用剂量为0.001~0.0016mg/mL,所述的维生素B13的使用剂量为0.001~0.2g/mL,所述的维生素H的使用剂量为0.001~0.22mg/mL,所述的维生素C的使用剂量为0.001~0.3g/mL。
更优选的,所述的维生素B1的使用剂量为0.2g/mL,所述的维生素B3的使用剂量为0.016g/mL,所述的维生素B5的使用剂量为0.05g/mL,所述的维生素B6的使用剂量为0.2g/mL,所述的维生素B9的使用剂量为0.0016mg/mL,所述的维生素B13的使用剂量为0.2g/mL,所述的维生素H的使用剂量为0.22mg/mL,所述的维生素C的使用剂量为0.3g/mL。
优选,所述的蚁类害虫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上述的维生素可进一步加工为毒饵等农药剂型用于防治蚁类害虫。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首创性的发现维生素对红火蚁具备良好的毒杀作用,并从水溶性维生素中筛选得到具备较优毒杀效果的维生素C。
(2)本发明筛选到的维生素在实际生产中廉价易得,对环境没有污染,且均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可应用于红火蚁的控制。
(3)本发明筛选到的维生素在其它有害蚂蚁防治方面具备同样良好毒杀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维生素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的结果分析图。
图2是维生素C对红火蚁工蚁毒杀作用的剂量效应结果分析图。
图3是维生素C对红火蚁雌性生殖蚁毒杀作用的剂量效应结果分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