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局域网中发送PPDU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9916.5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7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桑燃;陈维熙;王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局域网 发送 ppdu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发送PPDU的方法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目标MPDU,目标MPDU为待发送MPDU中的MPDU或根据待发送的MPDU生成的MPDU,待发送的MPDU的接收者地址为第二设备的地址;发送第一PPDU,第一PPDU仅包括目标MPDU;在接收到该第一PPDU的应答帧之后,发送第二PPDU,第二PPDU的接收者地址为第二设备的地址,第二PPDU的发送时长大于第一PPDU的发送时长,且第一PPDU的应答帧与第二PPDU之间的间隔为SIFS。上述方法能够解决因信道冲突而导致的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提升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无线局域网PPDU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网络和各个运营商网络。由于WLAN使用特定的无线信道资源作为传输介质,导致WLAN网络易受到较强的干扰,这也是影响WLAN网络的吞吐量性能关键因素之一。
在高密组网环境下,多接入点(access point,AP)多用户并发将导致链路间干扰大大增加。由于WLAN系统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方式竞争接入无线信道,若在随机回退过程中选择相同回退时间,并在回退结束后同时发起业务,则将会导致冲突发生,即多个用户在相同的时间占用了相同的无线资源并发起业务,从而导致传输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参见图1,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最小值为4个时隙(slot),最大值为6个时隙的条件下,随着网络中的设备越来越多,即负载越来越大,冲突率也越来越高,在设备数为8的时候,冲突率达到了0.38,这严重影响了物理层会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PPDU)的传输效率。
如何有效的解决PPDU传输冲突,提升PPDU传输效率是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发送PPDU的方法及设备,能够解决因信道冲突而导致的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提升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发送PPDU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目标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PDU),所述目标MPDU为待发送的MPDU中的MPDU或根据所述待发送的MPDU生成的MPDU,所述待发送的MPDU的接收者地址为第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物理层会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PPDU),所述第一PPDU仅包括所述目标MPDU;在接收到所述第一PPDU的应答帧之后,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中的MPDU的接收者地址为所述第二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PPDU的发送时长大于所述第一PPDU的发送时长,且所述第一PPDU的应答帧与所述第二PPDU之间的间隔为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第一设备首先发送满足条件的发送时长较短的第一PPDU,并在接收到该第一PPDU的应答帧之后,再发送第二PPDU,可以快速的探测信道质量,避免在冲突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的无效发送,有效提升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MPDU对应的PPDU的发送时长小于阈值。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通过预先设置阈值以保证确定的目标MPDU满足条件,其对应的PPDU的发送时长足够小,能够更加快速的探测清楚是否存在冲突,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9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