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缆线固定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9929.2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2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龟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线 固定 组件 | ||
一种缆线固定组件包含缆线以及固定板。缆线的线头包含应力释放部、结合部以及卡合体。应力释放部的一端连接于线体的末端,结合部的一端设置于应力释放部的另一端的表面上,卡合体设置于结合部的另一端的两相对侧上,并从其延伸。固定板包含结合孔、逆止块以及勾部。结合孔形成贯穿固定板,且其形状与结合部及卡合体的整体形状相匹配,逆止块形成于固定板上且邻近结合孔,逆止块包含引导斜面及逆止面,勾部设置于固定板上,用以固定线体中的传导芯线。结合部及卡合体穿置于结合孔并旋转一角度,卡合体于引导斜面上移动并卡掣于逆止面。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091690.1”、申请日为2013年03月21日、发明名称为“缆线固定组件”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缆线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电子装置无论其提供何种的功能,多数都会设置如电源线或信号线等缆线,电源线用以传递电能至电子装置,信号线用以传输信号至电子装置,而缆线与电子装置结合的方式大致上可分为可分离式设计与不可分离式设计。
可分离式设计即缆线需要与电子装置分离,其中缆线的末端设计成一插头,电子装置则是设置有与插头匹配的插座,将插头插置于插座上,即使得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而电子装置的插座的装设位置,必须要考虑电子装置内部电子零组件的配置关系。
不可分离式设计即缆线固定于电子装置后即无法分离,其中缆线的末端设计一结合部,电子装置其机壳包括有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设置有相对应的上结合槽与下结合槽,组装上壳体与下壳体,使缆线的结合部夹置于上结合槽及下结合槽。而缆线固定于电子装置的装设位置,仅能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结合的位置处。
已知缆线与电子装置不可分离式的设计,其缆线固定于电子装置的装设位置,仅能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结合的位置处,在电子装置的外观上即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譬如,如欲使电子装置在外观上不易看见缆线而将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的底部(下壳体的底部),则仅能采用插头插座形式,但如缆线不需与电子装置分离,插头插座形式则是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而为了解决此一问题,也有厂商将缆线的结合部上设有外螺纹,缆线自下壳体的圆形穿孔穿过后,以一外径大于圆形穿孔的螺帽旋入结合部的外螺纹,而使得缆线结合于下壳体的位置。但采用螺帽及外螺纹的设计,增加额外的组装程序,并且必须要采用工具来组装,也同样增加了生产制程成本。
发明内容
在一观点中,本发明公开一种缆线固定组件,包含缆线以及固定板。上述缆线包含一线体以及一线头,设置于上述线体的末端。上述线头包含一应力释放部、一结合部以及一卡合体。上述应力释放部的第一端连接于上述线体的上述末端,上述结合部的第一端设置于上述应力释放部的第二端的末端表面上,上述卡合体设置于上述结合部的第二端的末端两相对侧上,并从上述结合部的上述第二端延伸,其中上述卡合体为扇环形。上述固定板包含一结合孔、至少一逆止块以及至少一勾部。上述结合孔形成贯穿上述固定板,上述结合孔的形状与上述结合部及上述卡合体的整体形状相匹配且无缝密合,上述至少一逆止块形成于上述固定板上且邻近上述结合孔,其中上述逆止块包含一引导斜面及一逆止面,上述至少一勾部设置于上述固定板上,用以固定上述缆线的上述线体中的传导芯线。上述结合部及上述卡合体穿置于上述结合孔并旋转一角度,上述卡合体于上述引导斜面上移动并卡掣于上述逆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通信设备
- 下一篇: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