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9983.7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梅;柳华;马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冯梦洪 |
地址: | 海南省海口市美***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元件 光学镜头系统 配合装置 镜筒 压圈 光学镜头 隔圈 纬线 热膨胀系数 机械元件 螺纹紧固 挤碎 切点 左端 装配 | ||
一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能够避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以下问题:在极限温度下,由于光学元件和机械元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光学元件被挤碎而使整个光学镜头无法使用。这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光学镜头包括:镜筒(1)、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隔圈(4)、压圈(5);第一光学元件(2)装配在镜筒(1)的左端内,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通过隔圈(4)来间隔指定的距离,然后通过压圈(5)的螺纹紧固在镜筒内;所述压圈(5)与第二光学元件(3)接触部分为纬线圆,纬线圆上每一个点为第二光学元件的切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光学镜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和农业中随处可见光学镜头的身影。当今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虚拟现实技术中,光学镜头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光学镜头的主要功能是成像,要达到优良的成像质量,一般需要多个光学元件配合组成光学镜头使用才能实现。在装配光学镜头时,若干个光学元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光路方向进行组装,光学元件的表面很多时候是要与其他元器件的表面接触的。
图1示出了一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该光学镜头包括镜筒1、第一光学元件2、隔圈4、第二光学元件3、压圈5。第一光学元件2装配在镜筒1的左端内,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通过隔圈4来间隔指定的距离,然后通过压圈5的螺纹紧固在镜筒内。与光学元件的表面接触的是其他元器件的一个圆圈,在图1的平面上体现为两个点。
图2为图1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F1为压圈5挤压第二光学元件3时带来的压力,第二光学元件在这个压力的挤压下,在尖角处就会分解成F2和F3这两个垂直的分力。可以看出,F3加上F2分解的F22,组成的F4作用在光学元件边缘的薄弱环节。在极限温度下,由于光学元件和机械元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光学元件被挤碎而使整个光学镜头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 其能够避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以下问题:在极限温度下,由于光学元件和机械元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光学元件被挤碎而使整个光学镜头无法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配合装置,光学镜头包括:镜筒(1)、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隔圈(4)、压圈(5);
第一光学元件(2)装配在镜筒(1)的左端内,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通过隔圈(4)来间隔指定的距离,然后通过压圈(5)的螺纹紧固在镜筒内;
所述压圈(5)与第二光学元件(3)接触部分为纬线圆,纬线圆上每一个点为第二光学元件右镜面的切点。
由于本发明的所述压圈与第二光学元件接触部分为纬线圆,纬线圆上每一个点为第二光学元件的切点,当压圈挤压第二光学元件时带来的压力为F1,第二光学元件在这个压力的挤压下,在每个切点处就会分解成F2和F3这两个垂直的分力,由于接触面为光学元件表面的切线,F2是指向光学元件镜面的曲率球心,与F2垂直的F3没作用在光学元件上,最终作用到光学元件的力只有F2这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方向光学元件强度很高不易被损坏,因此能够避免光学镜头系统中光学元件在极限温度下,由于光学元件和机械元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光学元件被挤碎而使整个光学镜头无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学镜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第二光学元件被压圈挤压的受力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学镜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图3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第二光学元件被压圈挤压的受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9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