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内酯-VII的新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0028.5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9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凌;钟敏;聂芳红;刘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31/04;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刘瑶云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内酯 抗氧化 保藏 新应用 菌株 微生物菌种保藏 抗菌活性 抗菌制剂 土曲霉 真菌 抗菌 珊瑚 制备 应用 研究 申请 | ||
本分案申请涉及一种丁内酯‑VII的新应用。本发明从珊瑚来源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C21‑10中分离得到丁内酯‑VII,并研究了其活性。所述菌株C21‑10于2016年1月1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04。研究显示,丁内酯‑VII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抗氧化、抗菌方面,在制备具有抗氧化和/或抗菌制剂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610864792.6、申请日2016年09月29日、发明名称“珊瑚来源真菌土曲霉菌株C21-10的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来源的丁内酯-VII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海洋共附生微生物。海洋中存在有大量的海洋微生物,且海洋微生物由于所处环境特殊,具有与陆源微生物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异遗传和代谢特性,不仅可适应高盐、低温、高压、寡营养等海洋特殊环境,同时生长周期短、代谢易调控、菌种易选育、可通过大规模发酵实现产业化等特点,在农业生物制剂和医药等领域开发利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有许多相关专利与成功事例。
珊瑚是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海生无脊椎动物,珊瑚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结构新颖,是海洋天然产物三大来源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珊瑚共附生微生物可能是这些代谢产物的真正产生者。
因此,在寻找新颖结构的活性化合物以及新的珊瑚共附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来源的丁内酯-VII的新应用,尤其在抗氧化、抗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从徐闻珊瑚保护区的普哥滨珊瑚中分离得到一株土曲霉菌株C21-10,该菌株于2016年1月1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04。
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很好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抗氧化、抗菌方面,经过鉴定其为丁内酯-VII,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分离的珊瑚来源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菌株C21-10中,分离到一种丁内酯-VII,并研究了其活性。研究显示,丁内酯-VII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抗氧化、抗菌方面,在制备具有抗氧化和/或抗菌制剂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菌株C21-10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菌苔特征;A-B:菌落3d时正面(A)和反面形态(B);C-D:菌落7d时正面(A)和反面形态。
图2为菌株C21-10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1-2:产孢结构;3-4:分生孢子头;5-6:分生孢子。
图3为菌株C21-10的ITS-rDNA序列系统发育树。
图4为化合物1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图谱)。
图5为化合物1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13C-NMR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