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0356.5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哲;姜凱镫;周文傑;锺凱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包含相邻的一显示区与一周边区;多个像素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显示区;一导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由多条导线组成且位于所述周边区;一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一第一间隔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间隔物具有背对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一顶表面,且所述第一顶表面与所述导线组的至少一条导线相对并形成一第一顶面重叠区域;一第二间隔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间隔物具有背对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二顶表面;一第一辅助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块与所述第二间隔物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所述第二顶表面相对并形成一第二顶面重叠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基板上形成有支撑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上,如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为了提高显示质量,大尺寸、高解析度、高亮度的显示装置应运而生。
一般而言,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位于显示区之外的周边区。显示区内具有阵列配置的多个像素结构,周边区内往往形成有覆晶薄膜焊垫(COF Pad)、多工器(Mux)、测试焊垫(CT Pad)、测试电路、静电放电保护电路(ESD)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驱动电路及相关走线。
图1A是现有显示装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沿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图1B所示,显示装置100显示区AA以及周边区BA,显示区AA中形成有阵列布置的像素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IC形成在周边区BA中,像素单元等元件的电极通过多条金属导线TL电性连接至控制电路IC。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导线TL形成在第一基板101上,第二基板102上形成有多个间隔物103。由于部分间隔物103与导线TL相对应,部分间隔物103下方并未有对应的导线TL,因此,无对应导线TL的间隔物103与第一基板101之间形成间距,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导致第二基板102的不平整甚至发生断裂。
因此,如何避免显示装置基板断裂的问题产生以确保产品良率,实为目前显示装置在制作上亟待克服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基板不平整进而导致断裂的问题,进而提高产品良率。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包含相邻的一显示区与一周边区;多个像素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显示区;一导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由多条导线组成且位于所述周边区;一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一第一间隔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间隔物具有背对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一顶表面,且所述第一顶表面与所述导线组的至少一条导线相对并形成一第一顶面重叠区域;一第二间隔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间隔物具有背对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二顶表面;一第一辅助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块与所述第二间隔物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所述第二顶表面相对并形成一第二顶面重叠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辅助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块设置于所述导线组的其中至少一条所述导线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物相对并形成一第三顶面重叠区域。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其中所述第一顶面重叠区域的面积为S1,且所述第一顶表面的面积为T1,S1/T1≤30%。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其中所述第一顶面重叠区域的面积为S1,且所述第一顶表面的面积为T1,所述第三顶面重叠区域的面积为S3,其中,(S1+S3)/T1≥60%。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线组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块的厚度相同。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线组与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块的厚度相同。
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块与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块采用同一材料层,且与所述导线组采用不同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向膜的制作方法及配向膜
- 下一篇:像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