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车大车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0583.8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顾志玉;周国忠;石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50 | 分类号: | B66C13/50;B66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 大车 限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行车大车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一固定圆环,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圆环,且第一限位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且第一缓冲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球,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传动杆,所述T形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反光板。本发明中通过第三弹簧压缩,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产生的振动,提高了第一限位装置的工作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行车大车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跨有三台(含二台)以上行车的工厂在使用时,行车相互间均需安装相互限位装置,以保证一台行车在运行时,操作者不注意时接近另外的行车,可自动停车,以免发生过度碰撞,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一台行车上安装光电开关,通过邻近行车上对应位置安装一个反光板,当相邻的行车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时,光电开关接收到反光板反射回来的信号,立即触发与其相连地控制电路实现行车的断电;其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原理,与行程开关比较,光电开关的检测距离长,故障损坏率低,且可提前为行车提供足够的限位距离。
当行车急停后由于惯性作用仍会继续前进,最终都会靠大车上的缓冲碰头来减速停止,所以两台行车大车的缓冲碰头碰撞时,势必会带来大的振动和冲击,从而影响其检测精度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行车大车限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行车大车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一固定圆环,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圆环,且第一限位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且第一缓冲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球,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传动杆,所述T形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反光板,所述第二限位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圆环,且第二限位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前表面缠绕设置有第一弹簧,且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壁铰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且固定板的后侧壁铰接有第一液压杆,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侧壁上,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且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滑槽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圆环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第一固定圆环的内壁开设有第三缓冲内腔,所述第一固定圆环的内部套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行车大车上,所述第三缓冲内腔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二缓冲内腔,且第三缓冲内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钢珠,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二缓冲内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传动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珠的直径与第三缓冲内腔的内径相等,且第二钢珠与第三缓冲内腔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侧壁与第二钢珠的侧壁箱接触。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的表面附着有银镜层,银镜层的厚度为1cm。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红外线接收器通过滑槽和滑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珠的侧壁与弧形传动块的侧壁箱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孔和螺杆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5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