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身安全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1113.3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有伟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0R1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发生器 安全气囊 气囊部 回收 安全防护系统 汽车车身 车祸 壳体部 车身 安全防护性 控制电动机 触发模式 防护领域 感应触发 汽车安全 手动触发 真空吸盘 发生率 折叠 充气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防护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车身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壳体部、气囊部、控制部和回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由外壳构成,外壳通过真空吸盘安装于车身外部,气囊部、控制部和回收部均安装于外壳内,所述气囊部由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气体发生器通过控制部设置手动触发和感应触发两种触发模式,并向与气体发生器连接的安全气囊内充气,回收部通过控制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装对安全气囊进行折叠回收;其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增加了车身安全防护性,减少车祸的发生率,降低车祸的伤亡人数,甚至避免车祸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防护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车身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尤其是在侧向碰撞中,如未配置侧安全气囊,主副安全气囊由于不能达到起爆条件不能引爆,很容易对乘车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安全防护系统,在现有车内安全气囊的基础上,增加车身安全防护系统,减少车祸的发生率,降低车祸的伤亡人数,甚至避免车祸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汽车车身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壳体部、气囊部、控制部和回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由外壳1构成,整个外壳1呈长条形和不规则长条形安装于车门外部、车前外部、车后外部,外壳1通过真空吸盘3安装于车身外部,气囊部、控制部和回收部均安装于外壳1内,所述气囊部由安全气囊11和气体发生器6组成,气体发生器6通过控制部设置手动触发和感应触发两种触发模式,与气体发生器6连接的安全气囊11充气,回收部通过控制电动机21的正反装对安全气囊11进行折叠回收。
所述外壳1设置下盖101和上盖102,下盖101上通过固定器2安装有真空吸盘3。
所述上盖102通过合页4安装于下盖101上,且一个下盖101对应安装有两个上盖102,两个上盖102之间通过脆性材料5固定连接。
所述气体发生器6上感应点火装置点火接口7和手动遥控点火装置点火接口9,并分别通过连接线路与安装感应点火装置8和手动遥控点火装置10相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11外侧表面设置聚氨酯保护垫12。
所述控制部采用STM主控电路18,在外壳1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4,以及与STM主控电路18连接的速度传感器16和距离传感器17,太阳能电池板14与蓄电池15连接。所述安全气囊11上安装有排气阀门1101,通过STM主控电路18控制排气阀门11排气。
所述感应点火装置8和手动遥控点火装置10与STM主控电路18连通。
所述控制部设置电极正反转主控电路19,电极正反装主控电路19与电动机2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有伟,未经李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的保护座舱的前后防撞梁
- 下一篇:一种车辆后保险杠总成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