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1279.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圣聪 |
主分类号: | F04B43/06 | 分类号: | F04B43/06;F04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输送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其主要于一液体输送系统中设有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中设有双吸入口与双排出口,并让系统中的导入管路连结于一组吸入口与排出口,及系统中的导回管路连结于另一组吸入口与排出口;借此,让所述双隔膜泵中的气动机构带动双隔膜呈一压一缩而使吸入口端与排出口端为一进一出的输送状态,使液体于输送与回送过程,能保持同压、均等流量(体积)的均衡输送功能,且在导入管路与导回管路间设有回流管,并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控制阀,以利用所述控制阀的开通而能回流导送液体,达到液体更换或管路清洗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尤指一种采用同压、均等流量作为均衡输送回收的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液体的输送都是通过泵的加压,而通过管路输送至目的地,上述的泵以外加引擎方式的设计来驱动,让泵运行而对液体进行连续地吸排的作用,不过由于引擎通常都较为笨重,且又需要使用燃油,对于户外无电力处的使用可能较为合适以外,若是在室内或对于电力的取得容易处,则大多是通过马达或电磁方式来驱动泵。
然而,现有泵仅适于快速输送及对输送品质要求较低流体,而无法适用须采用慢速输送的浓稠性流体等,如印刷机;以油墨印刷来说,普遍在印刷机中利用泵作为抽送油墨的配备,此即一般业者所称的气动式泵,其通过气压驱动泵内设的隔膜,而使油墨得以输送至储料槽,以供印刷作业所需,如图6所示,利用气动式泵7一端连结油墨料筒71,另一端管路直接导送至印刷机8供墨管81,而供墨管81下方适当处设有两相切的供墨轮82,使供墨管81恰位于两供墨轮82相切处的上方,且两供墨轮82呈相反方向转动并由下往相切处上方转动,使供墨管81喷出的油墨不致于经两供墨轮82相切处夹缝流下,而将在两供墨轮82相切处上方夹设形成的沟槽内窜流并沾染由相切处转出的两供墨轮82外缘,同时,多余的油墨将流向沟槽两端并流入沟槽两端所设的集墨槽83内,集墨槽83导接一回流管84,并导回油墨料筒71回收油墨;通常采用自然垂流方式,让集墨槽83的油墨垂流于回流管84,再通过流体静力学高度差(重力驱动流)或经由毛细效应(常称为毛细渗透),使液体由高处往低处流导回油墨料筒71,因此,具有下列缺点:
1.回流管须加大管径(粗管),管径越大浓稠液体较容易导流,相对增加成本。
2.虽管径大但一般浓稠液体流动速度慢,容易使油墨挥发干掉。
3.输送过程入液速度快,回流速度慢,使其输送无法平衡。
4.管路清洗不易,因油墨会干枯卡于管壁,需要通过大量清水来清洁的回流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尤其是指一种采用同压、均等流量作为均衡输送回收的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为目的。
本发明液体输送方法及其系统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输送方法,其中,所述液体输送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a:提供一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为能通过一导入管路连结输送一储液单元中的液体至一供液部,并通过与所述供液部连结一导回管路导送液体至所述储液单元的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对应供应液体至一工作机;
步骤b:提供一双隔膜泵,所述双隔膜泵设置在所述液体输送系统中,让所述导入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所述导回管路连结在所述双隔膜泵的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
步骤c:提供所述第一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一隔膜,让所述储液单元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入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一隔膜的运动路径而导送至所述供液部供所述工作机使用;
步骤d:提供所述第二隔膜压力,所述双隔膜泵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二隔膜,让所述供液部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导回管路并经过所述第二隔膜的运动路径导回至所述储液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圣聪,未经李圣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