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1411.2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三好悠司;平井琢也;品川知广;杉原宽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F01P3/20;F01P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静;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冷却能力 冷却水 车辆驱动装置 内燃机冷却水 冷却装置 设备内部 要求设备 内燃机 数量比 水路 冷却 混合动力设备 冷却内燃机 冷却水冷却 设备冷却水 流动 | ||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在作为内燃机冷却水冷却内燃机的能力而要求的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作为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能力而要求的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内燃机冷却水由至少两个散热器并且数量比剩余散热器的数量多的散热器冷却。另一方面,本装置在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即设备冷却水由至少两个散热器并且数量比剩余散热器的数量多的散热器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冷却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该车辆驱动装置产生用于驱动车辆的动力。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内燃机和马达作为车辆驱动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包含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为“内燃机循环回路”)的冷却装置来作为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为了抑制内燃机的温度过高而使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配设有散热器(以下称为“内燃机散热器”)。内燃机散热器是冷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装置。
进而,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还具备下述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为“设备循环回路”),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为了抑制“马达、向该马达提供电力的电池以及控制该电池工作的功率控制单元”等混合动力设备的温度过高而使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冷却水循环。设备循环回路中还配设有散热器(以下称为“设备散热器”)。设备散热器是冷却在设备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装置。
另外,已知有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在由内燃机散热器冷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情况下,当无法将内燃机的温度维持在所期望的温度时,将内燃机循环回路与设备循环回路连接,由此将由内燃机散热器以及设备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用于内燃机的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第4753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常,散热器配设在设置于车辆前方部分的分隔室内。在该分隔室的空间大小受限的情况下,当想要将内燃机散热器和设备散热器这两者配设在分隔室内时,需要减小内燃机散热器的大小。在该情况下,由于内燃机散热器对于冷却水的冷却能力下降,所以在如内燃机输出较大时等那样内燃机的发热量较大时,存在无法充分地冷却内燃机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其在具备冷却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的散热器和冷却用于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冷却水的散热器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冷却内燃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驱动车辆(100)而具备内燃机(110)以及至少一个马达(111、112)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以下称为“本发明装置”)具备:包含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内燃机循环回路(11);包含设备内部水路(34)的设备循环回路(31);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至少三个散热器(12、32、51、52、53);以及控制冷却水的流动的控制单元(90)。
所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形成于所述内燃机,为了冷却所述内燃机而被供给冷却水。所述设备内部水路(34)形成于包含所述马达的混合动力设备(180),为了冷却所述混合动力设备而被供给冷却水。
所述控制单元(90)构成为,在作为被供给到所述内燃机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即内燃机冷却水冷却所述内燃机的能力而要求的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作为被供给到所述设备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冷却所述混合动力设备的能力而要求的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由至少两个散热器(12、51、52)且数量比剩余的散热器(32、53)的数量多的散热器冷却(参照图11的步骤1140的处理以及图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