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主从通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1496.4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1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1/16;H01R13/02;H01R13/66;H01R25/00;H01R12/71;H01R4/4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及其 主从 通信 结构 | ||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主从通信结构,移动终端包括一个主模块和至少一个从模块,主从通信结构包括总线、至少两个弹片组和至少两个弹片接触座;总线与弹片组电连接,一个弹片组与一个弹片接触座电接触;至少两个弹片接触座分别设置于主模块和至少一个从模块,主模块与设置于主模块的弹片接触座电连接,从模块与设置于从模块的弹片接触座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移动终端的主模块和从模块之间通过总线、弹片组和弹片接触座实现主从通信连接,有效节省了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释放了电池的设置空间,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容量,还节省了使用柔性电路板的成本,从而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主从通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层出不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目前,移动终端中的主模块和从模块之间通常采用板对板(board-to-board,BTB)连接器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进行连接,以实现主从通信。板对板连接器的尺寸较大,占用较多空间,导致电池的设置空间被挤压,制约了电池的容量,柔性电路板的成本较高,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主从通信结构,以解决移动终端中板对板连接器的尺寸较大,占用较多空间,导致电池的设置空间被挤压,制约了电池的容量,柔性电路板的成本较高,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移动终端的主从通信结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个主模块和至少一个从模块,所述主从通信结构包括总线、至少两个弹片组和至少两个弹片接触座;
所述总线与所述弹片组电连接,一个所述弹片组与一个所述弹片接触座电接触;
所述至少两个弹片接触座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模块和所述至少一个从模块,所述主模块与设置于所述主模块的弹片接触座电连接,所述从模块与设置于所述从模块的弹片接触座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总线为全双工通信总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从通信结构还包括第一电容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容结构,所述主模块包括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和第一电源管理单元,所述至少一个从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从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从模块,所述第一从模块包括第二数据处理单元和第二电源管理单元;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电容结构与所述总线交流耦合,所述第二从模块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电容结构与所述总线交流耦合,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电容结构与所述总线交流耦合;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二从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总线直流耦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总线包括一条数据发送线、一条数据接收线和一条时钟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结构和所述第二电容结构均包括三个电容;
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电容结构的三个电容分别与所述数据发送线、所述数据接收线和所述时钟线交流耦合;
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电容结构的三个电容分别与所述数据发送线、所述数据接收线和所述时钟线交流耦合;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发送线、所述数据接收线和所述时钟线直流耦合;
所述第二从模块分别与所述数据发送线、所述数据接收线和所述时钟线直流耦合;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发送线、所述数据接收线和所述时钟线直流耦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源接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4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