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2078.7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3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洪嘉泽;郑贸薰;林振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驱动 显示 面板 | ||
一种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包含多任务电路和多列像素电路。多任务电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和共同驱动信号的其中一者。多列像素电路耦接于多任务电路,用于对应地接收多个第一控制信号。多列像素电路的每一像素电路包含写入电路、第一驱动晶体管、发光单元以及发光控制电路。写入电路耦接于第一节点和多任务电路,用于将一数据信号传送至第一节点。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于第一节点,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发光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二节点和发光单元之间,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发光控制电路依据第一电压信号提供第一驱动电流至发光单元,第一驱动晶体管依据数据信号提供第二驱动电流至发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可切换工作模式之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相较于液晶显示器,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具有低功率消耗、高色彩饱和度和高反应速度等优点,使得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被视为下一代主流显示器产品的热门技术之一。传统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藉由调整提供给像素电路的电流,来控制像素电路中的微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的亮度。然而,受限于目前的制程技术,绿色微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的波长,会反比于流经绿色微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因此,当传统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绿色像素电路欲显示不同灰阶亮度时,会面临绿色色偏(color shift)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包含多任务电路和多列像素电路。多任务电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和共同驱动信号的其中一者。多列像素电路耦接于多任务电路,用于对应地接收多个第一控制信号。多列像素电路的每一个像素电路包含写入电路、第一驱动晶体管、发光单元以及发光控制电路。写入电路耦接于第一节点和多任务电路,用于将一数据信号传送至第一节点。第一驱动晶体管包含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于第一节点,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节点。发光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二节点和发光单元之间,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其中发光控制电路依据第一电压信号提供第一驱动电流至发光单元,第一驱动晶体管依据数据信号提供第二驱动电流至发光单元。
上述的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能克服微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单元的色偏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图1的像素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图3为图2的像素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工作于第一模式时的驱动信号简化后的时序图。
图5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一模式的重置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一模式的补偿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7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一模式的写入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8为第一节点电压、共同驱动信号以及第一驱动电流简化后的时序图。
图9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一模式的第一子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一模式的第二子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11为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工作于第二模式时的驱动信号简化后的时序图。
图12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二模式的重置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13为图3的像素电路于第二模式的补偿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2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下一篇:复合式驱动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