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隔膜泵单向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2739.6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9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勇;陈远杰;吴建德;王晓东;叶波;范玉刚;邹金慧;冯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9/10 | 分类号: | F04B49/10;F04B4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隔膜泵 控制器 压力传感器 电磁阀 故障检测装置 泵出口阀 泵进口阀 故障排除 单向阀 隔膜 压力传感器检测 故障诊断技术 实时传输到 压力曲线图 出料管道 出水管道 发生故障 进料管道 进水管道 开关状态 命令控制 使用寿命 室内压力 自动冲洗 信号线 阀门 卡阀 停机 损伤 室内 维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隔膜泵单向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包括高压隔膜泵、泵进口阀、泵出口阀、4个电磁阀,进水管道、出水管道、进料管道、出料管道、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隔膜室内,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均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本发明当泵进口阀或泵出口阀发生卡阀故障时,压力传感器检测隔膜室内压力,并将压力值实时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压力曲线图判断具体发生故障的阀门,通过命令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状态,实现对高压隔膜泵的自动冲洗。本发明能够降低高压隔膜泵的损伤及减少了停机维修的次数,延长了高压隔膜泵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隔膜泵单向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压隔膜泵是运输高腐蚀、高压力的固体、液体两相介质的理想机械设备,是在往复式活塞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增加了隔膜把料浆与活塞隔离开,它既具有活塞泵能输送高扬程、高浓度、高温度和高碱度的优点,更具有隔膜泵本身耐高磨蚀、易损件寿命高、维修简便、连续运转效率高 运行成本低、高效节能环保等新特点。当高压隔膜泵发送故障时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单向阀做为隔膜泵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泵系统的运行。目前,现有的隔膜泵在工作时,如果发生了粗颗粒卡阀故障,轻则降低运输效率,重则造成隔膜泵损伤而引起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隔膜泵单向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故障排除方法,主要为解决当阀门发生粗颗粒卡阀故障或料浆沉积在隔膜室内的问题,实时的监测高压隔膜泵运行状况,降低高压隔膜泵的损伤,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隔膜泵单向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包括进水电磁阀1、进水管道2、进料电磁阀3、泵进口阀4、进料管道5、隔膜泵6、压力传感器7、泵出口阀8、出料电磁阀9、出料管道10、出水管道11、出水电磁阀12、控制器13;
所述的进水管道2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1,进料管道5上设置有进料电磁阀3,出料管道10上设置有出料电磁阀9,出水管道11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12,进水管道2的末端与进料管道5的末端均与泵进口管道连通,泵进口管道与隔膜泵6入口端连接,泵进口管道上安装有泵进口阀4,隔膜泵6出口端与泵出口管道连接,泵出口管道的末端分别与出料管道10、出水管道11连通,泵出口管道上安装有泵出口阀8,泵进口阀4、泵出口阀8均为单向阀,压力传感器7安装在隔膜泵6的隔膜室内;进水电磁阀1、进料电磁阀3、出料电磁阀9、出水电磁阀12、压力传感器7均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13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进水电磁阀1、进料电磁阀3、出料电磁阀9、出水电磁阀12采用德力西电磁阀2W系列,动作方式为直动式的水气通用电磁阀,工作形式为常闭型。
优选地,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采用的是东方万和仪表公司出品的型号为WH311的液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器13为STM32F103。
一种所述的高压隔膜泵单向阀的故障检测装置的故障排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进水电磁阀1、进料电磁阀3、出料电磁阀9、出水电磁阀12、压力传感器7、泵进口阀4、泵出口阀8、控制器13通电后正常工作,隔膜泵6完成一次进料和出料的时间为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2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