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3270.8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蒋力栋;黄岳祥;秦来顺;陈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00 | 分类号: | G01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氢合金粉末 活化 储氢合金 反应器 吸氢 压力传感器 应力变化 抽真空 膨胀 反应器密封 实时检测 氢气 检测 漏气 示数 加热 装入 判定 观察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储氢合金粉末装入反应器,将反应器密封并检查反应器的各个接口是否漏气;S2、对反应器进行加热并抽真空,然后对反应器充氢气并对储氢合金粉末进行活化;S3、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膨胀应力变化;S4通过观察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膨胀应力变化判断储氢合金粉末是否完全活化,当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膨胀应力发生变化后趋向稳定时,则判定储氢合金粉末已完全活化并获得完全活化的储氢合金粉末。根据压力传感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储氢合金是否完全活化,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循环多次抽真空及充氢才能使储氢合金完全活化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合金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储氢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在一定条件下能吸收氢气,一定条件能放出氢气,循环寿命性能优异,利用其可逆的吸放氢的特性以及伴随的热效应,储氢合金可以用于许多场合,比如,作为储氢材料,解决氢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储氢合金用于储氢时,储氢合金粉末通常会被罐装到一个密闭容器,在使用前需对储氢合金粉末进行活化。
目前对于储氢合金常见的活化方法是根据连续多个吸放氢循环的释氢量来判断储氢合金是否完全活化,即通过检测每个循环储氢合金的释氢量来判断储氢合金是否完全活化,以上对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需要循环多次加热抽真空及充氢才能使储氢合金完全活化,操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储氢合金粉末装入反应器,将反应器密封并检查反应器的各个接口是否漏气;
S2、对反应器进行加热并抽真空,然后对反应器充氢气并对储氢合金粉末进行活化;
S3、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膨胀应力变化;
S4、通过观察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膨胀应力变化判断储氢合金粉末是否完全活化,当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膨胀应力发生变化后趋向稳定时,则判定储氢合金粉末已完全活化并获得完全活化的储氢合金粉末。
以上技术方案中,将清洗后的储氢合金粉末装入反应器,将反应器密封并检查反应器的各个接口确保反应器不漏气,从而确保储氢合金粉末活化过程不受外界干扰。储氢合金粉末活化过程中,由于储氢合金粉末的吸氢,储氢合金粉末体积膨胀,从而储氢合金粉末接触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出反应器内的压力大小以及变化。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反应器内的气体压力,储氢合金粉末的膨胀应力值大小Ps=Pt-P0,式中,Pt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P0为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本发明的储氢合金活化的检测方法中,关键是检测到储氢合金粉末的膨胀应力的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设置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地,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将储氢合金粉末活化过程分为以下三部分:I、部分储氢合金粉末先开始吸氢并产生膨胀,但有于储氢合金粉末件存在空隙,以及反应器预留的空间,储氢合金产生的膨胀会先填充空隙及空间,此时压力传感器并没有检测到储氢合金粉末的膨胀应力,仅检测到初始的反应器的气压;II、大部分储氢合金粉末开始吸氢活化,且其膨胀产生的应力传导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储氢合金粉末的应力,压力传感器示数发生变化,随着储氢合金粉末活化的进行,储氢合金粉末的膨胀应力逐渐升高,压力传感器示数逐渐增加;III、储氢合金粉末吸氢结束,其膨胀应力不再增加,压力传感器示数趋向稳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循环多次抽真空及充氢才能使储氢合金完全活化的不足,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3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