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饱和羧酸盐两步硫化法补强丁腈橡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5636.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7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邹华维;孙通;陈洋;梁梅;孔逸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K13/02;C08K5/098;C08K3/06;C08K5/09;C08K3/22;C08K5/47;C08K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饱和羧酸盐 压缩永久形变 橡胶 补强橡胶 拉伸 应用前景广阔 断裂伸长率 橡胶添加剂 丁腈橡胶 撕裂性能 橡胶体系 压缩模量 原料制备 逐步增加 可调控 硫化法 硫化剂 硫化胶 硫磺 补强 交联 | ||
1.一种不饱和羧酸盐补强橡胶,它是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的:
橡胶,硫磺,硫化剂,不饱和羧酸盐,橡胶添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丁腈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物硫化剂;和/或,所述橡胶添加剂包括增塑剂、硫化活性剂、硫化促进剂、防老剂、补强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强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硬脂酸,硫化活性剂为ZnO,硫化促进剂为DM和TMTD,防老剂为4010,补强剂为炭黑,橡胶为丁腈橡胶,硫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不饱和羧酸盐为甲基丙烯酸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补强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橡胶100份,硫磺1.3~1.7份,硫化剂1.8~2.2份,不饱和羧酸盐10~40份,橡胶添加剂9~30份;
优选地,所述橡胶添加剂中包含:增塑剂0.9~1.1份,硫化活性剂4.9~5.1份,硫化促进剂DM2.4~2.6,TMTD0.24~0.26份,防老剂0.9~1.1份,或者还包含炭黑14~16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强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橡胶100份,硫磺1.5份,硫化剂2份,不饱和羧酸盐10~40份,增塑剂1份,硫化活性剂5份,硫化促进剂DM2.5份,TMTD0.25份,防老剂1份,或者还包含炭黑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强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锌为20~40份,优选30~40份,更优选4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补强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橡胶是通过两步硫化的方法制备的,具体包括: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利用开炼机进行混炼,得到混炼胶;
(2)、将步骤(1)所得混炼胶进行硫化,控制反应温度为120~140℃,进行第一步硫化反应;然后控制反应温度为160~180℃,进行第二步硫化反应,得到补强橡胶。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补强橡胶的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利用开炼机进行混炼,得到混炼胶;
(2)、将步骤(1)所得混炼胶进行硫化,控制反应温度为120~140℃,进行第一步硫化反应;然后控制反应温度为160~180℃,进行第二步硫化反应,得到补强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炼过程包括:a.打开开炼机,进行橡胶薄通;b.使橡胶包辊,加入硫黄,薄通,并割胶翻炼;c.加入硫化活性剂、防老剂、增塑剂,再缓慢加入1/3~1/2不饱和羧酸盐,左右割刀,薄通;d.加入剩下的不饱和羧酸盐,左右交替割胶翻炼;e.加入硫化促进剂和硫化剂,或者继续加入补强剂,继续割胶翻炼,使各原料充分混合,薄通下片;
和/或,步骤(2)中,所述第一步硫化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40~60分钟,优选50分钟;第二步硫化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5~10分钟,优选8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控制开炼机的混炼辊温度为50℃,辊筒速比为1∶1.1~1:1.2,开炼机辊距为0.5mm,薄通次数为4次;
和/或,步骤b中,薄通次数为2~3次;和/或,步骤c中,割刀次数为3次;和/或,步骤d中,左右交替割胶翻炼的次数为2~4次;和/或,步骤e中,薄通下片时,辊距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56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