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空区充填体提取地热能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6097.7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3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猛;张吉雄;武中亚;黄鹏;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T10/15 | 分类号: | F24T10/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婷婷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空区 充填 提取 地热能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采空区充填体提取地热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流管路(8)、采热管路(7)、回流管路(9)、集热及发电系统(4)依次互联形成的循环系统,送流管路(8)和回流管路(9)在工作面处段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回采巷道中,一端连接设置于采空区充填体中的采热管路(7),另一端连接位于地下的集热及发电系统(4);所述送流管路(8)中注入采集地热所需的储热介质;所述集热及发电系统(4)包括蓄水设备、闪蒸设备、发电设备,所述发电设备布置在井下;
该采空区充填体提取地热能的系统的工作方法为:通过在采空区充填体中布置采热管路(7)的方式对充填体内的热能进行提取:在送流管路(8)中注入采集地热所需的储热介质,储热介质经流布置在充填体中的采热管路(7)后被加热,由回流管路(9)输送至集热及发电系统(4)的发电车间,储热介质经发电利用后冷却,重新循环至送流管路(8)中,如此循环,实现对采空区充填体内热能的提取;
采用膏体充填和高水充填方法时,地热开采与充填采煤之间的工艺流程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间隔布置充填袋充填段(5)和开放式充填段(6),其中在开放式充填段(6)安设采热管路(7),开放式充填段(6)充填作业在两侧充填袋充填段(5)作业和采热管路(7)安装均结束后进行;采热管路(7)安装好后与回流管路(9)和送流管路(8)连接,形成完整的回路,通储热介质进行地热开采利用;
采用逐巷胶结充填开采方法时,地热开采与充填采煤之间的工艺流程为:先由综掘机掘进充填联络巷,掘进完成后在充填联络巷中安设采热管路(7),采热管路(7)安设完成以后将充填联络巷进行充填;采热管路(7)安装好后与回流管路(9)和送流管路(8)连接,形成完整的回路,通储热介质进行地热开采利用;
所述送流管路(8)和回流管路(9)均采用保温管,保温管类型为钢套钢复合型、聚氨酯型或其他型式,管径由储热介质流量确定;
所述送流管路(8)由集热及发电系统(4)前端敷设至充填采热工作面对应的工作面回采巷道Ⅰ(10),其上设置有送流泵和储热介质补充阀门;所述回流管路(9)由集热及发电系统(4)末端敷设至充填采热工作面对应的工作面回采巷道Ⅱ(11),其上设置有回流泵;所述送流管路(8)和回流管路(9)均沿矿井原有的巷道进行敷设;
所述采热管路(7)为外表面涂覆导热硅脂的导热管体;采热管路(7)为蛇形,该蛇形平面垂直工作面顶底板布置,采热管路(7)两侧弯曲处分别固定在顶底板上;
所述采热管路(7)利用采热管固定装置将蛇形采热管两侧弯曲处分别固定在顶底板上,所述采热管固定装置为一带双耳的U型套件,U型套件双耳上分别有固定用的U型套件固定孔(18.1);U型套件套住采热管路(7),通过向顶底板打锚固杆体的形式实现对采热管路(7)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充填体提取地热能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介质为包括水、乙醇在内的高比热容低沸点的液体;采用单介质形式或双介质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60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