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虎斑乌贼苗种饵料驯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7279.6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江茂旺;蒋霞敏;彭瑞冰;韩庆喜;韩子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A23K10/22;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饵料 苗种 驯化 驯化期 投喂 乌贼 快速生长 养殖管理 养殖条件 有效保障 养殖池 成活率 放养 | ||
本发明通过选择确立合适的养殖池和养殖条件,选择确定饵料种类和大小、苗种个体大小、日投喂量、日投喂频率、放养密度和饵料驯化期养殖管理,可明显提高虎斑乌贼成活率至95%以上,饵料驯化期缩短为4~6d,从而有效保障苗种饵料驯化后快速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虎斑乌贼苗种饵料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乌贼科、乌贼属。主要分布于30°S~35°N和30°~140°E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从浅海岸至水深100m处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近岸海域,80、90年代东海也有分布,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和经济头足类。虎斑乌贼可谓全身是宝,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大家喜欢的海产品,被称为四大海产之一。随着现代捕捞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今资源已经日益减少,产量急剧下降。近年来,为了恢复、开发和利用头足类资源,对乌贼的繁育和养殖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和渔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虎斑乌贼个体大、生长速度快(3个月可达0.5kg)、抗病力强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养殖前景的新品种。
但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和解决生物饵料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价格昂贵、供应不稳定,常受气候因素影响等原因),往往会在育苗期间投喂冰鲜饵料代替活饵料。然而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现饵料驯化期苗种成活率低(30%)、生长速度缓慢、饵料驯化耗时长等问题,这已成为制约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出一种虎斑乌贼苗种饵料驯化方法,来解决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驯化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饵料驯化耗时长的难点,已成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迄今为止,尚未见关于虎斑乌贼饵料驯化相关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明显提高虎斑乌贼苗种饵料驯化期成活率、生长速度,缩短驯化期,且适宜规模化生产虎斑乌贼苗种,提高出苗率的饵料驯化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虎斑乌贼苗种饵料驯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养殖用水的前处理
在苗种放养前1~2天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进行性消毒处理,其中养殖用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后,再用沙滤和筛绢袋过滤,养殖用水的盐度为24~30‰,水温23~30℃,pH8.0~8.5,水中溶解氧不低于4mg/L,水中氨氮含量不高于0.05mg/L;
养殖池为长方形或圆形,池深1.6m,面积30~40m2,充氧采用底部充气方式;
养殖时采用遮阳网遮光,控制光照强度为150~200Lx;
养殖用水的水位深度为1.0~1.2m;
2)选择虎斑乌贼苗种及饵料驯化
选择虎斑乌贼苗种从培育池中放入养殖池中进行饵料投喂驯化,饵料投喂量占体质量的30-40%,投喂频率为3-4次,投喂饵料为冰鲜小虾或小鱼;
其中优选虎斑乌贼苗种的胴长2.5~2.8cm,重量为2.8~4.0g。
其中养殖池水体与培育池水体的盐度差异为±3‰;温度波动范围±2℃。
其中苗种投放密度为60~70只/m2,
作为优选,每天定时定量投喂,投喂时间为7:00、11:00、14:00、17:00,每次投喂量为乌贼体质量的10%。
3)养殖池内虎斑乌贼苗种养殖管理
在饵料驯化期间,在乌贼摄食后要捞出残饵、排泄物和死乌贼,并进行换水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7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殖池水闭路循环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有效改善虹鳟肉质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