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建筑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7315.9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0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庄烈忠;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达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G01N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建筑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建筑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检测台,检测台位于底座的上方,其结构要点是,检测台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立柱,底座上设有承托板,承托板的下方连接有垂直固定在底座上且竖向伸缩的推杆电机,承托板内设有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的电热网;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的检测建筑板材的受压程度,并且能够模拟北方地域的冬天时的温度环境,从而能够提高了建筑板材在受到检测时的精确度,能够根据所应用的地域环境,严格的筛选出不符合环境特点的工程建筑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筑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对工程建筑用的墙板进行检测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工程建筑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板材的抗压能力进行检测,以测试整体建筑的抗压能力,关系到建筑的安全问题,一般的建筑板材抗压能力检测装置对建筑板材的进行检测时,仅能够检测到建筑板材的直接抗压能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北方的建筑中,在冬天时,由于室内存在地热或暖气,而室外的温度较高,这就形成了室内外的温差较大,然而建筑板材的内外表面的温度不同,则其内部受力的方向就发生变化,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板材就容易出现裂纹,从而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建筑板材的质量进行多方向检测的工程建筑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建筑的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检测台,检测台位于底座的上方,其结构要点是,检测台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立柱,底座上设有承托板,承托板的下方连接有垂直固定在底座上且竖向伸缩的推杆电机,承托板内设有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的电热网,所述的检测台上设有位于承托板的正上方的开口,开口内配合有厚度小于检测台且上端面与检测台的上端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的回形限位框,开口的下端配合有回形标记框,开口的内侧壁上设有插槽且插槽的端口位置设有环形限位槽,插槽内配合有柱形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插槽的底面之间设有压缩复位弹簧,回形标记框的下端面固定有截面为三角形的标记条,标记条内设有蜂窝状结构,标记条压在位于回形标记框上的过液孔位置,过液孔穿过检测台向上延伸且末端连接有位于检测台上的回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导线上设有用于调节电流大小的变阻器,导线的末端套设有固定在承托板的侧壁上的温度显示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检测台上设有与压力传感器线性连接并显示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的显示仪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回形限位框内配合有压板,压板内设有通电后制冷且可调节制冷温度的制冷管,压板的上端面设有水平延长的卡条。
一种工程建筑板材的检测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待测板放置在承托板上,通过推杆电机控制承托板向上移动后与检测台的开口接触;
S2.检测待测板的规格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后,将待测板配合在开口内,并且在待测板的上表面贴上保温软膜,通过承托板进行下表面加热,同时将压板配合在回形限位框内,并通过制冷管对压板进行降温制冷;
S3.逐渐调整压板与承托板之间的温度差,保持至少10分钟,并对显示仪表上所显示的受压力数值进行记录;
S4.将检测后的待测板取下后,对待检测板的表面进行裂纹渗透检测,并对检测结构进行记录。
进一步的,所述的S2步骤中,当待测板的规格无法与开口形成匹配时,向回形槽内灌注标记液,从而对待测板形成规格标记,然后对待测板按照标记进行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达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达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7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