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花脸香蘑菌株及其液体菌种栽培子实体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247644.3 申请日: 2019-03-29
公开(公告)号: CN111742778B 公开(公告)日: 2022-04-12
发明(设计)人: 董彩虹;刘晴;刘奇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G18/00;A01G18/20;A01G18/40;A23L31/00;A23L33/00;A61K36/07;A61P7/06;A61P1/16;A61P25/00;A61P3/02;C12R1/645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脸 菌株 及其 液体 菌种 栽培 实体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花脸香蘑菌株及其液体菌种栽培子实体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DCH618,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80。实验证明,采用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DCH618液体种可以栽培得到富含核苷类化合物和/或麦角甾醇的子实体,还可以实现大规模工厂化栽培。因此,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DCH618在食品加工、药品加工或保健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花脸香蘑菌株及其液体菌种栽培子实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脸香蘑因菌盖边缘具水浸状花纹,故称花脸香蘑,又称丁香蘑、花脸蘑、紫花脸香蘑等,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蘑属,是我国重要的食用真菌。花脸香蘑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还富含钙、铁、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养血、益神、补肝和补五脏之功效。

花脸香蘑香味浓郁、口感清脆、色泽怡人,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是一种珍稀优质的野生食用菌。但目前人工栽培花脸香蘑还处于初级阶段,多采用固体菌种,产量低且周期长,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专利“花脸香蘑一级菌种固体培养基及菌种快速栽培方法(CN201310747585.9)”公开了一种花脸香蘑一级菌种的固体培养基,但未获得子实体;专利“一种采用荻草栽培花脸香蘑的方法及其培养基(CN201610112434.X)”提供了一种基于荻草的花脸香蘑栽培培养基以及使用荻草栽培花脸香蘑的具体方法;专利“一种花脸香蘑及其分离扩繁方法和覆土栽培方法(201810168806.X)”公开了一种花脸香蘑菌株及其覆土栽培方法,栽培种为袋装固体种,且栽培容器为泡沫箱,未实现规模化出菇。周会明从采自云南野生花脸香蘑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并进行栽培,同样采用固体种袋栽(周会明等,一株野生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食用菌学报2017,24(1):39-44)。胡先运等对花脸香蘑菌丝体进行液体发酵研究,但并未栽培获得子实体(胡先运;江家志,花脸香蘑菌丝体液体发酵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5):44-47)。

此外,花脸香蘑虽然已成功出菇,但出菇品相不均一、出菇时间漫长,产量低周期长;且栽培种都为固体种,导致种植规模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至今未见规模化栽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以生产核苷类化合物和/或麦角甾醇的菌株。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具体可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DCH618,该菌株已于2018年12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80。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DCH618CGMCC No.16980简称为花脸香蘑DCH618。

所述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DCH618CGMCC No.16980在生产核苷类化合物和/或麦角甾醇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菌剂,其可含有所述花脸香蘑DCH618。

所述菌剂可为液体菌剂。

所述菌剂的用途可为a1)和/或a2):a1)生产核苷类化合物;a2)生产麦角甾醇。

上述任一所述核苷类化合物可为胞嘧啶核苷、尿嘧啶、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肌苷、鸟苷和腺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任一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栽培所述花脸香蘑DCH618得到的子实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栽培可为液体菌种栽培。

培养所述花脸香蘑DCH618得到的菌丝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7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