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的智能电地暖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8112.1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4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伟;高飞;曹雷;刘肖林;单光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远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10;H05B3/04;H05B3/06;H05B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安装孔 发热膜 导电铜条 发热元件 保护层 电地暖 隔水 防水 供暖技术领域 安全隐患 导线接点 接线方式 聚氨酯层 施工现场 依次设置 智能 底面 对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的智能电地暖模块,具体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PET膜隔水保护层、发热元件、聚氨酯层和隔水保护层,发热元件由发热膜、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组成,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分别设置在发热膜的底面和顶面上,发热膜对立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电铜条,导电铜条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线安装孔和第二导线安装孔,第一导线安装孔和第二导线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本发明具有可防止施工现场出现导线接点接线方式,杜绝了安全隐患,且安装快捷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的智能电地暖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地暖主要有:电热膜类、发热电缆、碳晶地暖、石墨烯地暖、空调取暖、地源热泵等。但以上电地暖存在以下问题:
1.电热膜类系现场裁切,外露的导电铜条在施工现场用胶泥粘接,现场环境恶劣,此种方法绝缘效果得不到保证,地板进入液体或潮湿易出现人体触电事故,极不安全;
2.发热电缆、碳晶、石墨烯、发热瓷砖现场连线是用K形防水接头连接接电的,施工现场有砂子水泥等颗粒,无法保障不进入接头中,且防水胶圈易老化,则易出现漏电事故,也不安全,且碳晶和石墨烯板绝缘不好,接触液体或潮湿环境中也易出现漏电事故;
3.在瓷砖施工中,各发热体与瓷砖间一般有30-50mm的厚厚水泥层,导致发热极慢,要2-3个小时才能达到室内温度,浪费了大量电量;
4.电地暖保温材料普遍用的是挤塑板,其最高耐温为80℃,电地暖都有聚热性,即一旦地板瓷砖上有物体覆盖,则发热体会持续升温,当升温到80℃以上时,挤塑板融化,则给后续带来极麻烦的售后,且不易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可防止施工现场出现导线接点接线方式,杜绝了安全隐患,且安装快捷的防水的智能电地暖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水的智能电地暖模块,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PET膜隔保护层、发热元件、聚氨酯层和隔水保护层,所述发热元件由发热膜、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组成,所述发热膜包裹在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之间并使用砂浆纤维布和聚氨酯进行浇注密封,所述发热膜对立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电铜条,所述导电铜条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线安装孔和第二导线安装孔,所述第一导线安装孔和第二导线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且第一导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导线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导线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相扭合,且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发热膜的外部;所述PET膜隔保护层为砂浆纤维布和PET膜,并采用高温粘合的方式粘接而成;砂浆纤维布通过水泥粘接有瓷砖,且水泥厚度仅为4至1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厚度仅为5至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PET膜隔保护层为砂浆纤维布和PET膜采用高温粘合的方式粘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PET膜隔保护层、发热膜、第一PET膜、第二PET膜、聚氨酯层和隔水保护层均为矩形状,且第一PET膜、第二PET膜、聚氨酯层和隔水保护层的大小均相同,所述PET膜隔保护层的边长比发热膜的边长大20毫米,且PET膜隔保护层的四边均向下呈90度折弯。
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
(1)使用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将发热膜的两面进行密封,且将发热膜包裹在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之间,可保证将发热膜绝缘密封好,防水且绝缘;
(2)将通过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密封的发热膜使用砂浆纤维布和聚氨酯进行浇注密封,可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还可以更好的保护发热膜和起到防水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远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远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1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暖气结构及取暖方法
- 下一篇:蓄热速热一体化热水电暖炉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