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堆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8554.6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芬;顾娟;齐希光;王新华;任月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有机废弃物 发酵 好氧发酵 生产 磷元素 废物资源化 堆肥过程 肥效 硝态氮 氨氮 富含 补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堆肥的方法,属于废物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堆肥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显著减少利用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生产堆肥过程中的氨流失,保氮效果较好,并且,此方法还可较好补充所得堆肥中钾和磷元素的含量,提高肥效;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好氧发酵32h,可使堆肥中氨氮与硝态氮之比低至1.52,较未利用此方法得到的堆肥降低了87.99%;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得到的堆肥富含钾和磷元素,总养分含量可高达6.9%,较未利用此方法生产得到的堆肥提高了4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堆肥的方法,属于废物资源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副产物,其产量随着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迅速增加,大量的污水处理剩余污泥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其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等有害成分也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公害。
现阶段,国内对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的处理水平依旧很低,通常是将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经过常规的浓缩脱水后弃置,此方法难以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并且,还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为解决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的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研究提出了将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堆肥处理的方法,此堆肥处理能使污水处理剩余污泥中富含的蛋白质、多糖、脂类等有机物转化为富含氮素及腐殖质的堆肥,可实现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经此处理获得的堆肥不仅肥效高,可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此堆肥含有的的腐殖质还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粘结性和粘着性等土壤活性,可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堆肥处理是好氧发酵,好氧发酵会使得污水处理剩余污泥中富含的有机物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被氧化分解,其中,有机物中的氮素会被转化为氨,氨则会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氨易挥发流失,而硝态氮较稳定,可作为植物养分保留在所得堆肥产品中。
但是,由于堆肥好氧发酵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上升,特别是进入55℃以上高温阶段时,污水处理剩余污泥中可将氨转化为硝态氮的硝化菌不易存活,这就导致了氨的积累和挥发流失,使得所得堆肥的氮素含量相应降低,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产品品质及施用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减少堆肥好氧发酵过程中氨流失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堆肥过程中的氨流失。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堆肥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先将污水处理剩余污泥与农作物剩余物按照质量比(8~5):(2~5)的比例进行混合,控制混合物的碳氮比为15~35,含水率为50~65%,得到发酵原料,然后将缓冲物质添加进发酵原料中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堆肥;所述缓冲物质包含磷酸氢二钾和/或磷酸二氢钾;所述农作物剩余物包含秸秆和/或谷壳;所述含水率是指发酵原料中水分质量占发酵原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先将污水处理剩余污泥与秸秆按照质量比7:3的比例进行混合,控制混合物的碳氮比为25,含水率为55%,得到发酵原料,然后将缓冲物质添加进发酵原料中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堆肥;所述缓冲物质包含磷酸氢二钾和/或磷酸二氢钾。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物质为磷酸氢二钾以及磷酸二氢钾。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磷酸氢二钾与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2)~(2: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磷酸氢二钾与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物质在发酵原料中的添加量占发酵原料总质量的0.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