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9341.5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美云 |
主分类号: | B60C17/00 | 分类号: | B60C17/00;B29C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员***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填缝止漏胶层 自行 车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该自行车胎为无内胎式形态,主要特点包括一胎面、二胎边、二胎唇及一胎内壁,二胎边连设于胎面二侧,二胎唇则分设于二胎边内侧,胎内壁表面结合有具黏着性的填缝止漏胶层,且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该抗沾黏隔离层于填缝止漏胶层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的表层结构;藉此当自行车胎相对于自行车之轮圈进行组装或拆卸作业时,能够避免胎唇跨越过轮圈时因黏着、高磨擦而致拆组不顺之问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胎;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创新结构形态。
背景技术
有鉴于传统的无内胎式车胎在发生尖刺物插入胎体情况后,会有快速泄气而难以止漏之问题点,后续遂有相关业界研发出一种于车胎内壁结合增设有一填缝止漏胶层的另一种结构形态,所述填缝止漏胶层,于常温状态下可长期保持在具有沾黏胶质特性的状态,故当尖刺物插入无内胎式车胎后,填缝止漏胶层会紧密地包覆在尖刺物周围,从而达到止漏的效果,且当尖刺物拔出后,该处的填缝止漏胶层会自动闭合成封闭状,达到其填缝止漏的功能。
一直以来,所述填缝止漏胶层仅应用在机车胎以及客货车等大规格形态的车胎产品结构上,但其普遍性业已渐渐式微,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前述大规格形态的车胎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面临高速行驶(如时速70公里以上)的状态,且其车胎胎面与地面磨擦接触面积过大,此等因素均会造成车胎处于高温状态,而此种高温状态,会直接导致填缝止漏胶层快速质变硬化的现象,从而丧失其原本应具备的黏着特性,因此当面临尖刺物插入车胎情况时,填缝止漏胶层往往因为硬化失效而无法发挥其预期之功效,从而为相关使用消费者所诟病。
业界曾经试图将填缝止漏胶层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但却发现面临更大的难题,因为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在仓储库存过程中,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的胎面与二侧胎边可以展开摊平,然后让整个原本呈环圈状的车胎形状压扁且折迭成为体积与面积均大幅缩减的形态,此外亦有业界是采用将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的二侧胎边相对迭靠压扁之收纳状态;由此可见,前述收折状态下的无内胎式自行车胎,其原本位在不同侧向的内壁,会紧密地贴靠在一起,可想而知,若此时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的内壁设有填缝止漏胶层,则贴靠在一起的不同侧向内壁,势必会因为填缝止漏胶层而黏合在一起,进而造成日后无内胎式自行车胎无法重新展开使用的严重问题,所以基于上述技术问题,使得所述填缝止漏胶层至今仍旧无法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实属可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之自行车胎包括一胎面、二胎边、二胎唇以及一胎内壁,二胎边连设于胎面二侧,二胎唇则分设于二胎边内侧;其中胎内壁表面结合有一填缝止漏胶层,填缝止漏胶层具有黏着性;且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还设有一抗沾黏隔离层,抗沾黏隔离层于填缝止漏胶层的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的表层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本发明主要通过自行车胎的胎内壁表面结合有所述填缝止漏胶层,且填缝止漏胶层表面设置有所述抗沾黏隔离层等结构形态,以于填缝止漏胶层表面形成无黏着性或低黏着性之表层结构;如此一来,便可让无内胎式自行车胎具有填缝止漏胶层,从而达到尖刺物插入自行车胎时能够自动闭合、填缝止漏的功效;且自行车胎因使用过程转速较低且地面接触面积较小,所以不易导致高温状态而影响填缝止漏胶层的使用寿命,基于此,将所述填缝止漏胶层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应属前所未见,为本发明创新特征之一。
本发明之另一优点,是当自行车胎收纳折迭时,能够利用抗沾黏隔离层将相互迭靠的填缝止漏胶层加以隔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止填缝止漏胶层发生黏合无法展开复原之问题,此部分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与技术偏见,让所述填缝止漏胶层能够应用在无内胎式自行车胎结构上,且完全不会影响到无内胎式自行车胎进行折迭收纳之仓储作业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美云,未经周美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9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