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水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0268.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莉;岂珊珊;吴潇潇;杨宇飞;杨红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福特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30 | 分类号: | C04B28/30;C04B38/02;C04B38/10;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质 高强 发泡 硫氧镁 水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水泥及制备方法,所述发泡硫氧镁水泥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100质量份的轻烧氧化镁、110质量份含量为15%的硫酸镁溶液、0.5质量份苹果酸、300体积份的硫氧镁水泥发泡剂泡沫。本发明提供的发泡硫氧镁水泥28d干密度为415kg/m3,抗压强度为2.83MPa,与同密度的普通硅酸盐泡沫混凝土试样抗压强度高出2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水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硫氧镁水泥是在硫氧镁水泥中加入预先制备的泡沫,经搅拌、注模、固化、脱模、养护而成的带有一定量的细小、均匀、封闭孔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与泡沫混凝土相比,发泡硫氧镁水泥由硫氧镁水泥基取代传统硅酸盐水泥基添加泡沫制备而成。突破了硅酸盐水泥强度低、容重大、水养护的局限,从根本上解决了硅酸盐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大等一系列的环境和能源问题。近年来,硫氧镁水泥因质轻、高强、碱度低、防火阻燃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建材、涂料、采矿、装饰等行业。因此,发泡硫氧镁水泥的制备将逐渐引领节能保温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水泥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水泥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40-100质量份轻烧氧化镁、30-120质量份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的硫酸镁溶液、0.05-0.75质量份外加剂和120-300体积份的硫氧镁水泥发泡剂泡沫。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氧化镁粉为煅烧菱镁矿产生的轻烧氧化镁。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镁溶液为七水硫酸镁与水按配合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七水硫酸镁为工业生产硫酸的副产物再回收利用所得七水硫酸镁。
进一步地,所述硫氧镁水泥发泡剂为自制复配发泡剂。
进一步地,所述外加剂为磷酸、苹果酸、苹果酸钠、酒石酸、酒石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按配比称量活性氧化镁粉、硫酸镁溶液和外加剂,将各组分充分混合搅拌后制得硫氧镁水泥,充分搅拌时间为15min,搅拌速率为280r/min。
进一步地,所述将事先制备好的泡沫加入硫氧镁水泥中得到发泡硫氧镁水泥,泡沫添加量为3ml/g氧化镁,添加泡沫后继续搅拌5-10min至混合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质轻、高强的发泡硫氧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加入自制发泡剂的泡沫和外加剂,在干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其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发泡硫氧镁水泥28d干密度为415kg/m3,抗压强度为2.83MPa,与同密度的普通硅酸盐泡沫混凝土试样抗压强度高出2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比例1:
将100质量份的轻烧氧化镁、110质量份含量为15%的硫酸镁溶液混合搅拌一定时间得到硫氧镁水泥,再添加300ml预先制备的泡沫,搅拌一定时间后得到发泡硫氧镁水泥。固化28d所得样品干密度为409kg/m3,抗压强度为1.17MPa。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福特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福特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0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异色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