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0915.0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9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林;姚志全;袁志清;朱琼芳;何家平;王金雷;游智林;陈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张红;林青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废水 电化学处理系统 非活性金属氧化物 废水可生化性 氧化剂 羟基自由基 催化能力 电场作用 电子絮凝 反应条件 强氧化性 氧化废水 运行成本 废水COD 生化性 污泥量 有机物 电极 出水 酸析 去除 催化 自动化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首先与电子絮凝技术去除经过酸析后的油墨废水中亚稳相,再以具备催化能力的非活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为电极,在电场作用下催化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等中间产物,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完成“破链”、“破环”等过程,降低废水COD,并提升废水可生化性。本发明具有无需投加氧化剂、反应条件温和、污泥量少、出水生化性好、运行成本低、系统简单、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油墨废水主要来自于PCB生产线等,具有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生化降解性差、含重金属、高色度等特点,废水中含有异丙醇、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含有铅、铬、铜等重金属,对有机体有强危害性,处理系统失当将严重污染环境。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规定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设施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执行表III标准。
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工艺主要包括微电解工艺(铁碳微电解结合混凝沉淀)、化学混凝沉淀(不经过前处理系统直接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微电解-SBR工艺、混凝气浮-接触氧化工艺、Fenton氧化法等,其中又以Fenton氧化法为代表。然而Fenton氧化法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如酸、碱、亚铁盐、双氧水等,对药剂依赖性强,产泥量大,处理系统成本高。随着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各化工原材料的价格正在不断上涨,依赖于化学药剂的传统处理系统系统成本也越来越高。
依据国家工信部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的装备发展重点领域阐述了“重点攻关厌氧氨氧化技术装备和电解催化氧化、超临界氧化装等氧化技术装备,研发生物强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膜处理系统技术与组件,开展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系统技术装备等基础研究”,以电化学方式处理系统油墨废水,是一种更绿色、清洁,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新型油墨废水处理系统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酸析后的废水首先进入电子絮凝器中,通过电子絮凝、电子泛流等效应破除废水中亚稳相物质的稳定状态,进入混凝沉淀去除重金属和亚稳相,再进入电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在电厂作用下,油墨废水电催化氧化反应器阳极产生的强氧化性中间产物反应,有机污染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小分子,并同步进行“破链”、“破环”过程,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电催化氧化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反应装置中进一步去除COD、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最终出水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III标准。
技术方案:一种油墨废水电化学处理系统, 包括pH调节池、酸析池、电子絮凝器、混凝反应箱、澄清器、电催化氧化反应器、生化处理装置;
pH调节池,用于投入酸降低废水pH,pH调节池与酸析池通过管路相连;
酸析池与电子絮凝器通过管路相连;
电子絮凝器,用于破坏亚稳态物质的稳定状态,电子絮凝器与混凝反应箱通过管路相连;
混凝反应箱,用于投加碱、混凝剂、助凝剂进行反应,混凝反应箱,与澄清器通过管路相连;
澄清器,用于固液分离,澄清器与电催化氧化反应器通过管路相连;
电催化氧化反应器与生化处理装置通过管路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pH调节池的pH控制范围在2~4;混凝反应箱pH控制范围在对应重金属的沉降pH以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电催化氧化反应器可根据废水水质情况进行多组并联或多个串联方式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09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