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叶轮转子式内喷射动力轮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1014.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何荣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荣灿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3/08;F03B3/18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023 广东省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轮轴 支承架 内喷射装置 动力腔 喷射管 定叶轮 转子式 轮机 发电机组 叶片 喷射 动力资源 技术方案要点 水力发电 单机使用 端面连接 固定设置 机壳两端 机壳内壁 机壳内腔 一端连接 转动连接 动力源 进入口 口连通 喷射口 相通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发电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定叶轮转子式内喷射动力轮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安装机壳两端均设置有支承架,安装机壳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叶片,穿过两个支承架设置有转子轮轴,转子轮轴与支承架为转动连接,位于安装机壳内腔的转子轮轴固定连接有内喷射装置,内喷射装置包括管状动力腔以及动力喷射管口,管状动力腔与转子轮轴固定连接,动力喷射管口连通设置在管状动力腔表面,且动力喷射管口的喷射口朝向叶片,转子轮轴位于安装机壳外的一端连接有发电机组,远离发电机组的支承架端面连接有与内喷射装置相通的动力源进入口。本发明具有单机使用功率高、动力资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以及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气动力及水动力发电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定叶轮转子式内喷射动力轮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种水动力和气动力轮机,一般都是采用动力外喷射的方式工作,动力只能作用在叶轮外部的端面或侧面,所以其相关管道及喷管口只能设置在叶轮外部造成此类轮机的结构散乱繁杂,使用空间巨大的同时,此类轮机一般只设有一个叶轮和一个或少量几个喷口,叶轮叶片的工作有效受力面积少造成此类轮机存在工作效率低,单机功率少,结构散乱繁杂,使用空间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叶轮转子式内喷射动力轮机,具有单机使用功率高、动力资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以及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定叶轮转子式内喷射动力轮机,包括中空的安装机壳,所述安装机壳两端均设置有支承架,所述安装机壳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叶片,穿过两个所述支承架设置有转子轮轴,所述转子轮轴与支承架为转动连接,位于所述安装机壳内腔的转子轮轴固定连接有内喷射装置,所述内喷射装置包括管状动力腔以及动力喷射管口,所述管状动力腔与转子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喷射管口连通设置在管状动力腔表面,且所述动力喷射管口的喷射口朝向叶片,所述转子轮轴位于安装机壳外的一端连接有发电机组,远离所述发电机组的支承架端面连接有与内喷射装置相通的动力源进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机壳与叶片制成一体而成为一个叶轮,在工作时不旋转,水流等动力源从动力源进入口中进入,利用内喷射装置的动力喷射管口喷向叶轮的动力的反作用力,推动内喷射装置与转子轮轴一起旋转产生动力输向发电机发出电力,设计结构简单以及工作可靠性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喷射装置还包括十字形传动臂架,所述十字形传动臂架与管状动力腔均同轴固定连接在转子轮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由管状动力腔进入,由于十字形传动臂架与管状动力腔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十字形传动臂架与转子轮轴一起转动,最终输出动力至发电机组发出电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十字形传动臂架与安装机壳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装置可以防止管状动力腔内部的水流泄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承架表面中部均嵌设有轴承,且所述转子轮轴与轴承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可以起支承作用,且可以降低转子轮轴与支承架之间的摩擦,提高转子轮轴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喷射管口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动力喷射管口均间隔设置在管状动力腔表面。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动力喷射管口设置多个使得转子轮轴转动的速度更快,且发出的电量更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轮机的设计结构简单以及工作可靠性更高;
其二,轮机的单机使用功率高、动力资源利用率高以及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荣灿,未经何荣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1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