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区分紫果种和黄果种百香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1573.4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4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源;余文权;杨道富;陈登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物质 氨基酸 区分 紫果种 黄果种百香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区分紫果种和黄果种百香果的方法,其是以百香果果皮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异荭草苷、咖啡酸、丁香酸、荭草苷等18种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百香果果肉中17种氨基酸含量为指标建立样本矩阵,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计算,以实现紫色百香果和黄金百香果的有效区分,为紫果种与黄果种分类提供一个客观、可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区分紫果种和黄果种百香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百香果,又名鸡蛋果(学名:Passiflora edulia Sims),是百香果科百香果属的草质藤本植物,长约6米;茎具细条纹,无毛;花瓣5枚,与萼片等长;基部淡绿色,中部紫色,顶部白色,浆果卵球形,直径3-4厘米,无毛,熟时紫色;种子多数,卵形。花期6月,果期11月。百香果栽培于广东、海南、福建、云南、台湾地区,有时逸生于海拔180-1900米的山谷丛林中。原产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百香果皮厚而坚硬,可作饲料和提取果胶,果实球形或长圆球形,内有黄色果汁和黑色种子,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等,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柠檬、柑、桔、橙子、草莓、酸梅、菠萝、石榴、香蕉、等水果香味,素有“饮料之王”、“水果味精”的美称,是生产果汁饮料的重要原料和添加剂。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露、果酱、果冻、口含片,主要以加工成果汁食用为主,可制成芳香可口的饮料,还可用来添加在其他饮料中以提高饮料的品质。果实非常耐贮藏和运输。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百香果有“果汁之王”、“摇钱树”等美称。其中氨基酸和酚类物质是百香果果实中重要的药性成分,还影响着到百香果的风味、滋味和质量。
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开始百香果的引种栽培工作,但到目前为各地引种的品种单一,重复引种现象严重、良种少、品种多样性差、在引种过程中由于栽培者的随意命名导致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重。对百香果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管理方面,对品种的选育及繁育方法较少研究,在杂交育种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更少,大大制约了西番莲属植物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目前世界上作为食用栽培的百香果多数为紫果百香果、黄果百香果、樟叶百香果、大果百香果、甜果百香果和香蕉百香果等种。在我国作为栽培品种主要有紫果种、黄果种、黄果与紫果杂交种等三大类。百香果的品种鉴别多是通过分子标记如ISSR、SSR鉴别,分子标记的应用和发展在百香果商业化品种选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子标记能直接从DNA水平反映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也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数量分类是将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引入植物分类学研究中。迄今尚没有利用果皮酚类物质和果肉氨基酸含量为标记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百香果品种鉴定的快速与高效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区分紫果种和黄果种百香果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区分紫果种和黄果种百香果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样品预处理:将百香果果皮及果肉分别干燥、粉碎后,过60目筛,得百香果果皮粉末和百香果果肉粉末;
二、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测定:
1)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0.5g百香果果皮粉末,加入5mL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溶液(其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质量比为1:1,两者酶活均为4000U/g),静置20min,灭酶后加入15mL、70wt.%甲醇溶液加热提取6min(加热提取是于600W的光波微波炉中进行,其中微波50%与光波50%),离心分离;重复提取两次后,合并上清,加70wt.%甲醇溶液定容至50mL,10000r/min离心,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得样品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1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杭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保健用覆盆子的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