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3995.5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崇 |
主分类号: | G09B23/14 | 分类号: | G09B23/14;G10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拉沃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陈永宁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导 圆管 换能器 液体环境 声悬浮装置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水听器 侧壁 声场 有机玻璃 充满液体 仿真计算 液体介质 一端开口 中间介质 声波 反射端 活塞式 外部 底端 桶状 圆面 钢板 悬浮 开口 发射 钢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装置,包括波导圆管、水听器、用于发射声波的换能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波导圆管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桶状,该开口通过钢板封住,波导圆管内部充满液体介质;换能器置于波导圆管的底部,换能器采用活塞式换能器,且与波导圆管外部的信号发生器相连,水听器悬浮于液体介质中,且与波导圆管外部的示波器相连。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建立空气中声场;(2)计算液体环境下声场;(3)测定重量阈值;(4)根据已有的频率下设计相应的波导圆管,其侧壁采用用有机玻璃做侧壁,其底端为换能器,其顶端采用钢铁制成的圆面刚性反射端,中间介质以水为例高度则通过仿真计算达到波导圆管的最佳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声悬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悬浮环境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环境,其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能极大的减小摩擦带来的能量损失、对于器件的磨损,发热还有振动等等原因,进而能够在机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比如电机或者换能器中振子的设计;再比如有利于得到高性能的材料,同时为材料凝固和高温物化性质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所以在材料领域也可以有所应用等等。
目前常用的悬浮技术有:超声悬浮、电磁悬浮、静电悬浮、气动悬浮等。其中,1)声悬浮对于悬浮物体没有任何需求,但正常空气环境的超声悬浮的悬浮能力比较弱,由于波长和功率原因只能悬浮起较小的、较轻物体;2)电磁悬浮又有对材料要求高、电磁强、辐射大、环保低等问题;3)静电悬浮由于电场的存在会对生物健康产生伤害,对部分化学物质还会引起不良反应;4)气动悬浮又由于噪声较大、难精确地控制等缺点。
液体环境中的声悬浮,相比于正常空气环境下的声悬浮,由于浮力的存在,声音可以悬浮重的物体;又由于液体存放的环境为波导环境,可考虑利用20k以下频率(即非超声)的声场作为悬浮环境,即扩大波长,就可以悬浮起较大物体;同时液体环境还可以对悬浮物体的积极作用,如机械方面用油作为介质以防锈防磨损、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环境、作为生物的培养基等。相比于电磁悬浮、静电悬浮又没有对于材料的要求,即可以悬浮任何想悬浮的材料,又不存在安全问题,同时对很多化学反应还可以起到良性作用;相比于气悬浮又有稳定、易控制的优点。
因此,提出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装置,实现发射较低频声即可增大其所能悬浮物体的大小和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装置,包括波导圆管、水听器、用于发射声波的换能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波导圆管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桶状,该开口通过钢板封住,波导圆管内部充满液体介质;换能器置于波导圆管的底部,换能器采用活塞式换能器,且与波导圆管外部的信号发生器相连,水听器悬浮于液体介质中,且与波导圆管外部的示波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波导圆管的侧壁采用钢铁材质或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水听器在测试时置于液体介质中,使用时移出波导圆管,以防产生散射、二次辐射等使得声场不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环境下的声悬浮方法,包括:
(1)建立空气中声场:计算自由场中声传播,相应的声辐射力,所需功率,指向性,波节位置;
(2)计算液体环境下声场:以水为例,计算绝对硬边界下波导之中的声传播,相应的声辐射力,所需功率,指向性,波节位置,然后采用水下换能器尝试水下的声场建立;
(3)测定重量阈值:在计算的结果范围内,尝试悬浮较大的物体,悬浮到最大值后尝试悬浮较重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崇,未经王泽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