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4733.0 | 申请日: | 201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智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9/00;C10L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质颗粒 耐燃 汽爆 微纳米级 改性海藻酸钠 加热搅拌 坯料 脂肪酶 油酸 聚丙烯酸锌 生物质能源 硝酸钙溶液 冻融循环 高碘酸钠 海藻酸钠 加热反应 结渣性能 二甲苯 木糖醇 水混合 正丁醇 树脂 防霉 改性 溶胀 造粒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及其加工工艺,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海藻酸钠与水混合,静置溶胀后,加热搅拌溶解,接着加入高碘酸钠,加热反应,即得改性海藻酸钠液,将改性汽爆渣,油酸,脂肪酶,木糖醇,改性海藻酸钠液,调节pH,加热搅拌反应,接着加入硝酸钙溶液,搅拌混合,造粒,冻融循环,得坯料,将聚丙烯酸锌树脂,二甲苯和正丁醇搅拌混合,接着加入坯料,真空干燥,即得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耐燃的生物质颗粒具有优异的防霉和抗结渣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及其加工工艺,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高效、洁净、点火容易、CO2零排放等优点,可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应用于炊事、供暖等民用领域和锅炉燃烧、发电等工业领域。中国的生物质资源产量丰富,其中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亿t,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以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灰分、碱金属含量较高,使用时易出现结渣、碱金属及氯腐蚀、设备内飞灰严重等问题,对燃烧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盛奎川等对生物质燃料的物理品质进行了研究;王惺、王翠苹等采用TG-DTG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着火、燃尽等特性;马孝琴等研究了影响秸秆成型燃料燃烧速度的因素,侯中兰等研究了成型燃料点火性能的影响因素。GilbeC.、JuanF.González分别研究了不同木质、秸秆类(包括能源作物等)成型燃料在家用炉具中结渣的形成与特征,BomanC.、LindaSJohansson分别研究了木质燃料及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MariaOlsson研究了软木颗粒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量,J.Dias研究了4种不同颗粒燃料在家用炉具中的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GeorgBaernthaler确定了生物质燃料中影响灰分形成的主要元素为Al、Ca、Fe、K、Mg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0~20份聚丙烯酸锌树脂,40~60份二甲苯,40~60份正丁醇和20~30份坯料。
所述坯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30份汽爆渣,2~3份油酸,0.1~0.2份脂肪酶,2~3份木糖醇,30~40份海藻酸钠液。
所述改性汽爆渣还可以为改性汽爆渣;所述改性汽爆渣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30份混合汽爆渣,1~2份沼液,0.1~0.2份蔗糖,30~50份水,10~20份氯化钙溶液;所述混合汽爆渣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30份玉米秸秆,10~20份麦秸秆,10~20份棉花秸秆。
所述海藻酸钠液还可以为改性海藻酸钠液;所述改性海藻酸钠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3份海藻酸钠,100~120份水和0.01~0.02份高碘酸钠。
所述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份聚丙烯酸锌树脂,60份二甲苯,60份正丁醇和30份坯料。
一种利用微纳米级汽爆渣提升耐燃的生物质颗粒的加工工艺,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汽爆;
(2)将步骤(1)所得物发酵;
(3)将步骤(2)所得物熏蒸;
(4)制备改性海藻酸钠液;
(5)混料,造粒;
(6)将步骤(5)所得物处理;
(7)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智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智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4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