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穴盘培土法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4902.0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任春梅;程兆榜;缪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种鉴定 灰飞虱 接种体 培土 种穴 接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品种抗性鉴定 不稳定性 抗性鉴定 抗性评价 抗性水平 抗性遗传 室内接种 试验成本 玉米品种 玉米种子 自然接种 玉米 活体 发病率 萌芽 室内 保存 节约 试验 应用 调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穴盘培土法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它包括接种体带毒灰飞虱和一定规模玉米种子的准备,萌芽初期接种对应数量的接种体,一定时间后调查发病率评价抗性水平等步骤。本发明因其独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室内活体保存技术,大大满足了室内接种所需灰飞虱量的需求;特殊的接种鉴定条件,不仅克服了自然接种的不稳定性,大大拓宽了品种抗性鉴定的时间,还规范了抗性鉴定试验;另外在接种规模上实现了突破,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这一方法可应用于玉米品种资源的发掘和选育、抗性评价和抗性遗传等众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穴盘培土法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的一种世界性病毒病害,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jivirus)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virus,RBSDV)、马德里约柯托病毒(Mal de Rio Cuarto virus,MRCV)和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三种病毒引起。经对我国玉米粗缩病分离物测序比对研究确认引起我国玉米粗缩病的病原物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该病历史上曾先后多次在我国玉米上暴发流行,据统计,2005年以来在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等省的夏玉米区特别是套播或晚春播、早夏播玉米上发生危害严重;2008年山东省发生面积达73.3万hm2,绝产1.67万hm2;同年在大连市也大面积发生,重病田块发病率达60%-80%,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粗缩病已经成为我国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玉米粗缩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是调整播期,其在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播期调整在地区间、品种间有其局限性,尤其是鲜食玉米上由于市场需求限制了播期调整的空间,因此培育并利用抗病品种成为玉米粗缩病防控上的新需求。大规模筛选玉米种质资源是培育抗性品种的基础,对候选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是必须措施。
目前对玉米粗缩病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主要有自然鉴定法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法两种。前者因其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容易受环境条件、灰飞虱种群发生迁飞数量、带毒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鉴定结果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差异较大,必须经多年多点重复鉴定才能获得准确结果,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加长了育种时间;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根据该病由灰飞虱刺吸并以持久性方式间歇传播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而由于种质资源的鉴定需要大量的传毒灰飞虱,灰飞虱人工饲养成本高,饲毒步骤复杂且毒源获得时间有限导致带毒灰飞虱难以获得,难以满足抗性鉴定的规模量需求,从而大大限制了灰飞虱人工接种鉴定的推广应用。本实验室经过多年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的研究,已经发明了一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室内活体保存方法(专利号:ZL201210385208.0),该方法可常年不间断获得大量高带毒率灰飞虱,满足了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大量接种体的需求;另外经摸索创建了一种穴盘培土法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该方法根据鉴定要求,创造玉米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条件,在穴盘中进行有效地鉴定,大大提高了接种效率和精准度,节省了鉴定空间,节约了试验成本,为玉米抗粗缩病的资源发掘筛选、品种选育和抗性遗传规律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玉米粗缩病自然接种鉴定准确性低且试验成本高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穴盘培土法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室内条件下,利用常年室内人工饲养的带毒灰飞虱为接种体,一定规模数量的玉米种子在一种特定接种器中,于萌芽初期以0.1~0.9头/株平均接种有毒虫量接种49~72小时后,移植于特定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至发病显症,以发病率高低评价待测玉米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水平。
在上述方法中,“室内可控条件”是指在室内制造玉米接种、发病所需的温度25~30℃,玉米正常生长所需光强和水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4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基于基因沉默技术的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Tubulin及其dsRNA
- 一种快速检测单头灰飞虱体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
- 灰飞虱抗药性基因CYP6AY3v2、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抗药性羧酸酯酶基因LSCE12、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抗药性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LSERR、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ATPase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Transcription factor IIB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Ribosomal protein L9e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Ribosomal protein L19及其应用
- 降低灰飞虱产卵量的细胞凋亡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