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品甲醛快速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6414.3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景;周利英;骆海清;常云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昆山海关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醛 纺织品 快速测试 盐酸苯肼 测试液 显色 震荡 取出 标准颜色图 氯化铁溶液 安全领域 快速确定 溶液颜色 颜色深浅 采样筒 纯净水 待测液 盖子 比色 称取 放入 取样 摇匀 萃取 浸润 判定 限量 检测 检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品甲醛快速测试方法,属于纺织品安全领域,根据甲醛和盐酸苯肼显色技术,建立一种通过比较颜色深浅可快速确定所检验纺织品是否含有甲醛及是否符合标准限量要求的方法,所述方法操作方便、成本低、检测快速。本发明包括:(a)取样:称取样品放入采样筒中,盖上盖子;(b)萃取:加入纯净水,震荡,充分浸润后静置120min,取出测试液;(c)显色:在测试液中准确取出一定量待测液,加入等体积盐酸苯肼溶液,再加入等体积氯化铁溶液,震荡摇匀;(d)比色并判定:10min后,将溶液颜色与标准颜色图对比,即可确定样品中甲醛含量浓度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甲醛快速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的生产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纺织品服装又是日常与人体紧密接触的产品,人们倾向于选择纯棉产品作为直接接触皮肤用,然而纯棉产品容易起皱,是使用甲醛印染助剂最多的产品,所以纺织品服装甲醛的检测很重要,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还可诱发癌症。厂家使用含甲醛的染色助剂,特别是一些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甲醛含量极高的廉价助剂,对人体十分有害。
为了限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保证中国人民的安全健康,我国最早于2003年颁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对纺织品产品安全方面做出基本技术要求,同时规定了甲醛的测试方法,目前修订为GB18401-2010。另外,GB/T18885-2009和GB31701-2015中关于甲醛的要求与GB18401-2010基本一致,具体限量要求见表1。
表1中国对纺织品甲醛的限制
1973年10月12日,日本颁布了112号法令,这项法令对家庭用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限定,1974年日本厚生省根据这项法令,颁布了34号令,该法令对服装中的甲醛进行了限制,另外日本纺织品检查协会标准中也对甲醛含量进行了限制。
1992年,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内部的独立检验所开始按照Oeko-Tex Standard100标准对各类纺织品检验有害物质,通过检验结果的确认来确保纺织品的绿色无害性。对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而言,Oeko-Tex标准目录的诞生,企业对于衡量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第一次有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的评估标准。
1993年,欧盟委员会根据880/92/EC号法令,设立了欧盟的生态产品标签制度(Eco-labelling),2002年5月通过2002/371/EC号指令,发布了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认证标准。该标准推进欧盟消费品生产厂家更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并行动起来,使产品在整个流程中,从设计、制样、大货生产、出货销售到消费者使用,直至废弃后最终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2005年1月31日,美国健康和公共事业部及公共卫生局发布的致癌物质报告中指出,各种服装的释放甲醛限量为500mg/kg。芬兰、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其他国家也对纺织品甲醛设置了限量,国外主要国家对纺织品甲醛的具体限量要求见表2。
表2国外主要国家对纺织品甲醛的限制
甲醛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因此适用于甲醛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多种,主要可归纳为五大类:滴定法、重量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其中,滴定法和重量法适用于高浓度甲醛的定量分析,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微量甲醛的定量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昆山海关,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昆山海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6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