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6544.7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4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彬 |
主分类号: | F01C1/344 | 分类号: | F01C1/344;F01C20/04;F01C2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許榮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控制 装置 | ||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连接流体供应器,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含基座单元、正转控制单元、逆转控制单元、气动单元、驱动单元及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单元,具有连接所述流体供应器的引入道、连通于所述引入道的正转容室、连通于所述引入道的逆转容室、沿轴线延伸的轴孔、连通于所述正转容室与所述轴孔之间的正导通道、连通于所述逆转容室与所述轴孔之间的逆导通道,以及连通于所述轴孔的排放孔;
所述正转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正转容室中,且能控制在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正导通道阻断的非正转作用位置,以及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正导通道导通的正转作用位置之间产生变换;
所述逆转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逆转容室中,且能控制在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逆导通道阻断的非逆转作用位置,以及使所述引入道与所述逆导通道导通的逆转作用位置之间产生变换;
所述气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的轴孔中,所述气动单元受所述正导通道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所述轴线产生正转,所述气动单元受所述逆导通道导送的流体作用能围绕所述轴线产生逆转;
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的轴孔中,且沿所述轴线连接于所述气动单元一侧,用于输出所述气动单元的气动轴的转动动力;
所述延迟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包括连接所述流体供应器的延迟开关、串接于所述延迟开关下游的单向流量控制阀、串接于所述单向流量控制阀下游的蓄压器,以及串接于所述蓄压器与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之间的控制阀,所述延迟开关在延迟作用位置期间,及其回复至非延迟作用位置后再经过预定时间内,所述流体供应器供给的压力流体持续驱动所述正转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正转控制单元由非正转作用位置转换至正转作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包括第一基座,以及沿所述轴线锁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一侧的第二基座,所述轴孔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孔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由围绕所述轴线所产生的第一内环面界定而成,所述第二孔段由围绕所述轴线所产生的第二内环面界定,所述第一内环面凹设有围绕所述轴线延伸且能导通于所述排放孔的排水槽,且所述引入道、所述正转容室、所述逆转容室与所述排放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的第二孔段具有由所述第二内环面连通至外部的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还包括沿所述轴线锁接于所述第一基座另一侧的后盖座,所述正导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正导流部,以及连通于所述正导流部与所述轴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后盖座的正延伸部,所述逆导通道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逆导流部,以及连通于所述逆导流部与所述轴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后盖座的逆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轴孔中的气缸,以及数个围绕所述轴线间隔设置于所述气动轴的叶片,所述气缸具有能界定出缸室的缸壁,所述缸室相对于所述轴线呈偏心设置,所述缸壁具有平行所述轴线且连通于所述缸室与所述正导流部之间的正入口、平行所述轴线且连通于所述缸室与所述逆导流部之间的逆入口,以及两个连通所述排放孔的导通孔,所述气动轴穿设于所述气缸内部,具有围绕所述轴线的周面,以及数个由所述周面朝所述轴线凹陷且沿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叶片分别能沿径向滑动且安装于所述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单元的气动轴还具有栓轴部,所述驱动单元具有受所述气动轴连动的驱动座、穿设于所述驱动座内部的驱动转轴,以及至少一个枢接于所述驱动座且能掣动所述驱动转轴的锤打环,所述驱动座具有与所述栓轴部连结的栓槽孔,所述驱动转轴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锤打环的锤击部,所述驱动座受所述气动轴联动时,能带动所述锤打环围绕所述轴线旋动,且所述锤打环围绕所述轴线旋动时锤击所对应的锤击部,能连动所述驱动转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单元且连通于所述引入道,并使所述调节单元接设于所述流体供应器,借由所述调节单元能调整气体进入所述引入道的流量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彬,未经陈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65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1C 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0 旋转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2 .弧形啮合式,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具有相同数量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08 .相互啮合式,即具有与齿轮传运动相似的配合元件的啮合
F01C1-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24 .反向啮合式,即与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1C1-30 .具有F01C 1/02,F01C 1/08,F01C 1/22,F01C 1/24各组中的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所包含的特点且配合元件间具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