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全方位体检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257.8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范新民;彭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鲁慧波 |
地址: | 5280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床体 核磁共振 驱动轴 一端连接 体检 平面镜 直齿轮 转动盘 弹簧 滑块 金属探测仪 幽闭恐惧症 角度延展 效率要求 拔叉杆 可伸缩 空间感 垫板 下端 音器 轴体 社区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全方位体检仪,包括仪器机架(2)和床体(5);垫板(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8),弹簧(8)的另一端连接滑块(9),滑块(9)下端设有直齿轮(10),直齿轮(10)带动床体(5)进出仪器机架(2),床体(5)上方设有驱动轴(7),驱动轴(7)轴体四周设有驱动轴带金属探测仪(6),床体(5)下方设有转动盘(16);转动盘(16)下方是拔叉杆(17);平面镜(13)的中前端设有可伸缩蔽音器(18)。本发明采用了多个平面镜(13)以倾斜角度延展了核磁共振全方位体检仪内部的空间感,减少了幽闭恐惧症的患者的紧张感,省去了许多检查流程,适合效率要求较高的社区医疗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检查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核磁共振全方位体检仪。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核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核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等高风险疾病隐患。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核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
核磁共振检查是利用人体内所含质子在磁场内发生的核磁共振现象的原理,收集MR信号,再通过空间编码技术构成图像,供医生做医学领域上的判断的。目前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公开号为CN107669275A的专利文献,一种核磁共振检查床,其特征在于,床体(1),床体(1)上下滑动连接有垫板(2),垫板(2)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挡柱(4),上档柱(4)下方设有下挡柱(7),垫板(2)前侧设有第一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凸轮(3),第一凸轮(3)位于上挡柱(4)和下挡柱(7)之间且与下挡柱(7)接触,床体(1)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0),第一转动轴(20)转动连接有与第一凸轮(3)固定连接的第一丝杆(5),第一丝杆(5)前端螺纹连接有前夹板(6),第一转动轴(20)固定有与前夹板(6)滑动连接的第一导轨(21),垫板(2)后侧对称设有第二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与第一夹紧机构结构相同;床体(1)左端滑动连接有脚踏板(11),脚踏板(11)下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2),齿条(12)啮合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4),驱动轴(14)上固定有发条盒(36),第一齿轮(13)内设有棘齿(15),棘齿(15)啮合有与驱动轴(14)滑动连接的转动盘(16),驱动轴(14)设有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7)与驱动轴(14)前端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7)外啮合有与第一转动轴(20)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三锥齿轮(19),驱动轴(14)对称设有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结构相同,齿条(12)上设有开关装置,床体(1)上滑动连接有位于垫板(2)左侧的滑块(31),滑块(31)与垫板(2)经第一弹簧(32)连接,滑块(31)下端啮合有与床体(1)转动连接的直齿轮(30),直齿轮(30)下端与齿条(12)右端啮合,齿条(12)左右滑动带动直齿轮(30)转动,直齿轮(30)带动滑块(31)反向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