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球虫中药复方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307.2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1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廷;王玲;熊琳;罗晓琴;徐海城;尚若峰;郝宝成;杨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489 | 分类号: | A61K36/489;A61K31/517;A61K31/4375;A61P33/02;A61K36/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复方 抗球虫 生物碱 苦参生物碱 中药提取物 常山 抗球虫活性 动物机体 继发感染 抗菌活性 有效整合 质量安全 质量标准 球虫病 应用 细菌 死亡 吸收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球虫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由常山生物碱和苦参生物碱组成;并提供了其应用。该中药复方将常山生物碱的良好抗球虫活性和苦参生物碱的良好抗菌活性进行有效整合,显著降低了球虫病导致的细菌继发感染和动物死亡;复方中的两种生物碱属于中药提取物,有利于动物机体的充分吸收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抗球虫药效;同时复方中只有两种中药提取物,在生产和使用中质量标准更好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球虫中药复方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畜禽生命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亿元,其中抗球虫药物费用约6亿元。球虫感染后导致动物便血和免疫力下降,进而继发细菌感染是造成畜禽死亡率大幅升高和药物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抗球虫药物主要包括:①化学药物,如妥曲珠利、常山酮、磺胺类药物等,存在严重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②中药复方,几味中药直接组方粉碎后即得,每个复方中几乎都含有常山,但由于禽类的生理结构和反刍动物不同,对纤维素不能很好消化(中药材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致使药材中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严重降低了药物的抗球虫效果。
常山生物碱是从中药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中提取得到的一种生物碱,郭志廷等的多篇文献(常山碱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6,(4):34-35;常山散对人工感染的鸡球虫病疗效研究[J],中国家禽,2017,39(2):57-59;常山提取物对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学报,2013,33(8):1282-1287;常山提取物和常山乙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3,33(11)1730-1757)研究表明,常山生物碱对多种畜禽的球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常山碱对于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本身代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和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王玲、陈庆忠等也有关于常山提取物抗球虫病的研究。上述研究仅限于常山提取物对畜禽抗球虫病的研究。苦参生物碱是从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等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类广谱抗菌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杀灭活性。虽然中药复方在防治球虫病中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将常山生物碱和苦参生物碱两种中药提取物组方后用于防治畜禽球虫病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抗球虫中药复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抗球虫中药复方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抗球虫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由常山生物碱和苦参生物碱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复方中的常山生物碱和苦参生物碱的重量比为1:1。
上述抗球虫中药复方在制备防治畜禽球虫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复方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0.02-1.0wt%。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抗球虫中药复方,将常山生物碱的良好抗球虫活性和苦参生物碱的良好抗菌活性进行有效整合,显著降低了球虫病导致的细菌继发感染和动物死亡;复方中的两种生物碱属于中药提取物,有利于动物机体的充分吸收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抗球虫药效;同时复方中只有两种中药提取物,在生产和使用中质量标准更好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