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结构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7941.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4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苏雅萍;李育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363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制板 介质 厚度 检测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印制板的顶层制作预设形状的无铜覆盖绿油开窗;
在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制作铜覆盖区,在与印制板表面平行的同一方向上,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小于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边与所述铜覆盖区的边对应平行;
将光线从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以第一角度射向所述印制板的顶层,并以第二角度从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边观测所述铜覆盖区的边,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根据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和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的预设厚度确定,包括:
通过
得到所述第一角度β;其中,A为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B为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H为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的预设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根据所述第一角度确定,包括:
通过
得到所述第二角度α;其中,β为所述第一角度,n1为空气折射率,n2为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的板材折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根据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的预设厚度确定,包括:
通过
B=A-2*(H*tanβ)
得到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B;其中,β为所述第一角度,A为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H为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的预设厚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印制板除顶层和第二层之外的底层制作所述预设形状的无铜覆盖绿油开窗,在与印制板表面平行的同一方向上,底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大于顶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
将所述光线通过底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进入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并从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以第一角度进入所述印制板的顶层,并以第二角度从顶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边观测所述铜覆盖区的边,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底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根据顶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和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确定,包括:
通过
C=2A-B
得到底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C;其中,A为顶层的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B为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印制板上方设置镜面结构,所述镜面结构与所述印制板呈预设角度,通过所述镜面结构观测所述铜覆盖区的边。
8.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印制板的顶层制作圆形无铜覆盖绿油开窗;
在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制作圆形铜覆盖区,在与印制板表面平行的同一方向上,所述圆形铜覆盖区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形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直径,所述圆形无铜覆盖绿油开窗与所述圆形铜覆盖区平行;
将光线从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以第一角度射入所述印制板的顶层,并以第二角度从所述圆形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边观测所述圆形铜覆盖区的边,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根据所述圆形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直径、所述圆形铜覆盖区的直径和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的预设厚度确定,包括:
通过
得到所述第一角度β;其中,A为所述圆形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直径,B为所述圆形铜覆盖区的直径,H为所述印制板层间介质的预设厚度。
10.印制板层间介质厚度检测结构,包括至少两层的印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印制板的顶层的预设形状的无铜覆盖绿油开窗;
设置在所述印制板的第二层的铜覆盖区,在与印制板表面平行的同一方向上,所述铜覆盖区的长度小于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长度,所述无铜覆盖绿油开窗的边与所述铜覆盖区的边对应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9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