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983.X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8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鲍斯民;代旭明;胡骁;苏丽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雷永升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技术 分析模型 建筑设计 三维 预估 施工图设计 比例缩放 方案模型 方案设计 分析数据 概念设计 管线综合 结构选型 模拟分析 模型设计 模型渲染 碰撞检测 投影成像 现场区域 优化模型 综合因素 采光 导出 二维 适配 风速 优化 审核 创作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概念设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并结合建筑使用者对现代生活节能、环保和舒适的需求,通过对场地及环境模拟分析,设计人进行概念设计,确定方案体量和功能分区,搭建初步模型;
S2、方案设计:在S1基础上进行方案创作,在初步模型上搭建风速分析模型和采光分析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及综合因素进行方案比选,预估结构选型,确定最优方案;
S3、完善方案成果:完善方案模型并建立建筑中心文件数据库,形成方案阶段成果,经方案比选及初步摆位,初步确定设备用房、管道线路的位置及面积,将设备用房和管道线路覆盖到初步模型上并形成总体模型设计方案;
S4、施工图设计:将总体模型设计方案导入3Dmax内,经过与现场区域模型相适配的比例缩放后,运用3D投影成像技术,进行碰撞检测和三维管线综合,对碰撞的管道进行调节优化,导出优化后的二维施工图,并对施工图进行审核;
S5、投影成像:运用BIM模型渲染技术将优化模型设计方案呈现出来,输出设计方案的各类数字化效果图,运用3D投影成像技术,将总体方案模型三维化、立体化呈现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基于本区域的传统生活模式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的条件,在设计方向中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风速分析模型通过风速测量仪测出的风向数据和风力数据并导入3Dmax,构建风速矢量分析图和风速场分析云图,并立体呈现,在初步模型中加入多组朝向、多组高度和多组造型的建筑物,得出不同建筑物受风力的表面压力分析图,并解剖风压云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立体空间不同区域的风压,再将不同颜色依附于不同初步模型上并搭建风速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光分析模型通过拍摄设备测量的日照轨迹图片和数据并导入3Dmax,先制出光谱图,然后将光谱区域覆盖到风速模型上,再将光照和风速模型三维仿真化,测出不同建筑物的受光高度和日照时间,并标注,再计算出不同建筑朝向和设计的采光系数,确定最优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3D扫描、拍照、贴图、全景的技术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采集图文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图文信息导入计算机,并通过3Dmax建立现场区域模型时,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增加模型中区域用地内外环境的协调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风速矢量图和风速场分析云图立体投影于不同初步模型上,并根据当地季节气候条件改变风向和风速,分析出风与建筑的对流层图,并将对流层图融合入风速场分析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9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体不连续界线方向自适应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隧道极限位移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