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8173.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林鹏;汪志林;陈文夫;杨宗立;宁泽宇;牟荣峰;周孟夏;谭尧升;杨宁;上官方;周旺潇;乔雨;金治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坝 热交换 媒介 温度 自适应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智能通水温控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选定第一混凝土块和第二混凝土块;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向所述第一混凝土块提供第一温度热交换媒介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得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直接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流入所述第二混凝土块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有益效果:快速向大坝提供多种水温,实现制冷回水再利用,减少管道布置,节省栈桥布置,提高大坝建设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智能通水温控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通水控温过程中,水温和流量是两个主要控制手段,水温和流量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以下要求:(1)最高温度不超标;(2)降温速率不能过快;(3)确保混凝土实际温度精准追踪设计曲线,满足接缝灌浆要求;(4)冷却水温度不能过低,以避免对混凝土造成冷击,同时冷却水温度也不能过高,过高则冷却效率降低甚至无法进行冷却;(5)通水流量不能过小,太小不满足连续降温的要求,同时通水流量也不能过大,冷却效率不会随着流量增大而无限增大,有其极限值。即单独调节通水流量有其极限冷却能力。
通水流量和通水水温两个因素既相辅相成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在通水换热速率不变的条件下,冷却水温度越高,则需要越大的通水流量,反之流量越小,则需要更低的冷却水温度。所以在满足换热需求的条件下设计降温方案,需要在上述条件下找到一个平衡的设计水温与设计流量。
在传统的中热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中,为了同时满足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三期冷却不同阶段等要求,通常设计了两套冷却水温可供切换选择,一套是低温水8~10℃,另一套高温水是14~16℃。在通水降温前期,因为混凝土强度较低、徐变较大,不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并且温度应力会因为混凝土徐变逐渐降低,所以对水温要求不严苛,一般根据环境温度选择水温,夏季浇筑选用较低的8~10℃水温,冬季选用较高的14~16℃水温;在通水降温的中期和后期,由于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和徐变能力的降低,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所以根据混凝土的温度,一般在降温中期选用较高的14~16℃水温,在降温末期选较低的8~10℃水温。
现有技术中,冷却水站通常提供一种水温,向大坝也仅提供一种水温,不利于大坝的安全建设;此外,低温水流经混凝土后温度升高,仍然可以对其它混凝土进行冷却,但上述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水通常直接流回冷却水站,回水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大坝热交换媒介温度自适应调整方法,包括:提供混凝土块、热交换媒介管道、数据采集柜、集成控制柜和热交换媒介供应站;所述数据采集柜和集成控制柜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媒介管道的回路中;所述热交换媒介管道连通所述混凝土块和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其特征在于:
(1)选定第一混凝土块和第二混凝土块;
(2)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向所述第一混凝土块提供第一温度热交换媒介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得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
(3)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直接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当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块的温度时,所述第二温度热交换媒介流入所述第二混凝土块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热交换媒介供应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8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