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9025.6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1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夏阳;卢成炜;方如意;张文魁;梁初;黄辉;甘永平;张俊;贺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95 | 分类号: | H01M4/1395;H01M4/1397;H01M4/36;H01M4/38;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冯年群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预锂化硅碳 负极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a),硅碳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将硅碳负极材料与导电碳材料分散至一定量的溶剂中,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机械搅拌并超声分散,获得均匀、稳定的分散液a;步骤(a)中分散液里硅碳负极材料与导电碳材料的重量比为(2~9):(1~8);
步骤(b),预锂化材料分散液的制备:将磷化锂与导电碳材料分散至一定量的溶剂中,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机械搅拌并超声分散,获得均匀、稳定的分散液b;步骤(b)中分散液里磷化锂与导电碳材料的重量比为(1~5):(1~9);
步骤(c):按照硅碳负极层数的设计需求,交替抽滤分散液a、b一定次数,获得具有不同层数的预锂化硅碳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b)中的导电碳材料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b)中所使用的溶剂是乙腈、乙醇、甲苯、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分散液的浓度为1mg/mL~100mg/mL,步骤(b)中分散液的浓度为0.1mg/mL~20m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b)中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0.1mg/mL~10mg/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膜层结构预锂化硅碳负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预锂化硅碳负极中硅碳负极材料与磷化锂的重量比为(8~9.99):(0.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90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