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0870.5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2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征;沈晟;王洪一;贺玉成;何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3/38 | 分类号: | G01R33/38;G01R33/385;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32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体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目标区域 支撑结构 超低场 脑卒中 应用 核磁共振设备 几何中心 临床需求 临床诊断 梯度线圈 移动方便 诊断 体积小 重量轻 主磁体 颅脑 监护 图像 外部 支撑 | ||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磁体系统及支撑结构,所述磁体系统用于产生呈球形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在磁体系统的几何中心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磁体系统外部,用于支撑磁体系统;所述磁体系统包括主磁体以及梯度线圈,能够长期对颅脑进行图像监护且移动方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应用于辅助临床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发生后,处理时间对预后影响很大,及时处理,病人预后良好,若错过处理时机,则预后不好。我国脑卒中每年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发病数达到370万。目前临床上诊断早期脑卒中需要依靠多模态头颅影像学手段,主要是CT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CT成像过程中存在电离辐射,因此患者不能频繁进行CT成像,此外CT成像系统具有笨重的辐射防护设备,目前虽然也开发出了车载CT,但该系统是在重型卡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来,造价高昂,使用场景有限;传统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成像过程中虽然不存在电离辐射,但由于其庞大的体积、过高的重量,以及复杂的超导维持技术,成像费用较高,应用场景也受到较大限制。
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长期对颅脑进行图像监护且移动方便的设备,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作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一种,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有望满足这种需求,虽然其主磁场远低于传统核磁共振系统,所得图像不及传统系统所得图像清晰,但是仍然能应用于辅助临床诊断。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脑卒中成像的超低场核磁共振系统,该系统包括主磁体、支撑结构,以及梯度线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对颅脑进行图像监护且移动方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的应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脑卒中诊断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磁体系统及支撑结构,所述磁体系统用于产生呈球形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在磁体系统的几何中心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磁体系统外部,用于支撑磁体系统;所述磁体系统包括主磁体以及梯度线圈。
可选地,所述主磁体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磁体,单个的第一磁体由若干个同心设置的呈圆环形的线圈组成。
可选地,所述梯度线圈包括第一梯度线圈组、第二梯度线圈组及第三梯度线圈组。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度线圈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梯度线圈,单个的第一梯度线圈由若干个同心设置的呈圆环形的线圈组成;所述第一梯度线圈组设置在主磁体内部且单个的第一梯度线圈与单个的第一磁体的放置位置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第二梯度线圈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梯度线圈,单个的第二梯度线圈由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栅形的线圈组成,所述第三梯度线圈组与第二梯度线圈组形状、大小相同,单个的第三梯度线圈由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栅形的线圈组成;所述第二梯度线圈组设置在主磁体内部,且单个的第二梯度线圈与单个的第一磁体的放置位置相匹配;所述第三梯度线圈组设置主磁体内部,且单个的第三梯度线圈与单个的第一磁体的放置位置相匹配;相匹配的第三梯度线圈内的栅形的线圈与第二梯度线圈内的栅形的线圈呈相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主磁体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磁体,单个的第一磁体由若干个同心设置的呈空心矩形的线圈组成,且单个的第一磁体的两端向朝向另一第一磁体的方向弯曲。
可选地,所述梯度线圈包括第一梯度线圈组、第二梯度线圈组及第三梯度线圈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0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