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腰梯形粘滑压电直线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1303.1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8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董景石;曹义;丁吉;徐智;刘畅;田大越;关志鹏;范尊强;赵宏伟;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6 | 分类号: | H02N2/06;H02N2/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腰 梯形 压电 直线 驱动器 | ||
1.一种等腰梯形粘滑压电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基座(1)、滑块(2)、等腰梯形定子(3)和预紧机构(4)组成;滑块(2)和预紧机构(4)安装于基座(1)上,预紧机构(4)用于预加载等腰梯形定子(3)和滑块(2);所述的等腰梯形定子(3)包括等腰梯形柔性机构(3-1)和四片矩形压电陶瓷片(3-2),等腰梯形柔性机构(3-1)通过两个安装孔(3-1-6)固定于预紧机构(4)表面;等腰梯形柔性机构(3-1)为柔性双摇杆机构,其中横轴(3-1-5)为固定机架,驱动足所在杆为连杆,左柔性梁(3-1-3)和右柔性梁(3-1-4)分别粘贴有左弯曲压电陶瓷(3-2-1)和右弯曲压电陶瓷(3-2-2)作为驱动摇杆;工作时四片压电陶瓷片(3-2)受同一正向锯齿波信号激励,四片压电陶瓷片(3-2)产生同向偏振,左柔性梁(3-1-3)和右柔性梁(3-1-4)受压电陶瓷片(3-2)的作用产生弯曲变形,左驱动足(3-1-1)与滑块(2)接触点的假想运动轨迹可分解为x向和y向的位移,当驱动足与滑块紧密接触时,所述接触点假想运动轨迹变化表现为左驱动足(3-1-1)和右驱动足(3-1-2)与滑块(2)间接触表面法向正压力及切向摩擦力的变化;在“粘”阶段,即左驱动足(3-1-1)与滑块(2)接触运动时,接触点假想轨迹为正x向和负y向运动的合成,左驱动足(3-1-1)与滑块(2)间会产生较大正压力,因此二者间会产生更大的静摩擦力来驱动滑块(2)沿正x向运动;在“滑”阶段,即左柔性梁(3-1-3)因自身的弹性快速回复时,接触点假想轨迹为负x向和正y向运动的合成,此时左驱动足(3-1-1)与滑块(2)间具有较小的正压力,二者间的动摩擦阻力会更小,滑块(2)受其作用产生的回退也就更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腰梯形粘滑压电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四片压电陶瓷片(3-2)按照具有相同的偏振方向的方式粘贴,受同一正向锯齿波信号激励时,在锯齿波信号缓慢上升阶段,左柔性梁(3-1-3)和右柔性梁(3-1-4)缓慢弯曲变形,右驱动足(3-1-2)与滑块(2)分离,左驱动足(3-1-1)与滑块(2)间主要受静摩擦力作用,又因接触点具有负y向位移,即左柔性梁(3-1-3)与滑块(2)更加紧密,接触点正压力变大,故此静摩擦驱动力较大,具有更好的负载能力;在锯齿波信号快速下降阶段,左柔性梁(3-1-3)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左驱动足(3-1-1)与滑块(2)间主要受动摩擦力作用,此时接触点具有正y向位移,从而减小了接触点的正压力,有较小的动摩擦阻力,使滑块(2)的回退更小;当四片压电陶瓷片(3-2)受同一负向锯齿波信号激励时,滑块(2)受右驱动足(3-1-2)作用将产生负x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13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