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螺旋藻营养元素铁元素积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1367.1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生;徐青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黄爽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藻 螺旋藻营养 培养基 铁元素 元素铁 胃肠道刺激性 螺旋藻细胞 有机化程度 人体吸收 营养元素 有机质 高营养 含量比 源添加 调控 积累 接种 细胞 养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螺旋藻营养元素铁元素积累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螺旋藻接种到培养基中,于20‑40℃,4‑12klx,pH8.5‑10.5的条件下培养3天;2)将步骤1)中的螺旋藻继续在15‑35℃,2‑20klx,pH8.5‑11.0的条件下培养,通过向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元素,培养3‑7天,获得高营养元素的螺旋藻。本发明方法大幅度地增加了螺旋藻中铁元素的含量,使营养元素与细胞内有机质结合,降低对胃肠道刺激性,提高人体吸收利用率。利用本方法培养的螺旋藻细胞的铁的含量比传统养殖方法175%;铁的有机化程度依次为89.98%。
本发明是申请号CN201611267287.X,发明名称为“一种调控螺旋藻营养元素积累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细胞定向培养及提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调控螺旋藻营养元素铁元素积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营养元素的补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国人的钙摄入量仅有20%-50%,儿童的缺锌率高达60%,中国缺铁性贫血率平均为20%左右,大约2/3的地区缺硒。解决这些营养元素缺乏的传统方法,重者通过药物治疗,轻者通过膳食补充,而食物补充通常难以达到人体所需,药物多为无机成分补充,如氯化钙,硫酸锌等,人体往往吸收利用率低。针对这一现状,利用螺旋藻细胞营养元素吸收与富集的特性,将其作为载体,促进其营养元素积累,在细胞内将无机离子有机化,提高人体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达到为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目的。
目前,提高藻类营养元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外源培养液中离子浓度来达到元素积累的目的。然而,国内外诸多企业在养殖开发螺旋藻,在其养殖过程中,涉及到地域、季节、日温差等的变化对藻类生长与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非常大,却未见生长环境对螺旋藻营养元素积累的报道。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温度,环境,pH等)不仅影响螺旋藻的生长,而且影响其生理代谢,物质合成等功能,也对其矿物质营养积累具有深刻的影响。有效调控营养元素在螺旋藻细胞积累对于营养元素有机化,人体营养元素的补充,拓宽螺旋藻应用范围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螺旋藻营养元素(钙、铁、锌、硒),特别是铁元素含量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调控螺旋藻营养元素积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螺旋藻接种到培养基中,于温度20-40℃,光照4-12klx,pH值8.5-10.5的条件下培养3天;
2)将步骤1)中的螺旋藻继续在温度15-35℃,光照2-20klx,pH值8.5-11.0的条件下培养,分别通过向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钙、铁、锌、硒元素,培养3-7天,获得高营养元素的螺旋藻。
前述的方法,步骤2)具体如下:将步骤1)中的螺旋藻继续培养,调节温度到15-25℃,光照控制在11-20klx,pH控制在8.5-9.0,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CaCO3至终浓度0.4-0.8g/L,培养时间为3-7天,获得富含钙的螺旋藻。优选地,将步骤1)中的螺旋藻继续培养,温度调节到20℃,光照控制在12klx,pH控制在8.5,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CaCO3至终浓度0.6g/L,培养7天,获得富含钙的螺旋藻。
前述的方法,步骤2)具体如下:将步骤1)中的螺旋藻继续培养,温度调节到25-35℃,光照控制在2-6klx,pH控制在10-11.0,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FeSO4·7H2O至终浓度30-60mg/L,培养3-7天,获得富含铁的螺旋藻。优选地,将步骤1)中的螺旋藻继续培养,温度调节到30℃,光照控制在4klx,pH控制在10.5,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铁FeSO4·7H2O至终浓度40mg/L,培养3天,获得富含铁的螺旋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1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