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1610.X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9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卢卫红;徐翠翠;朱云峰;金少瑾;孙胜楠;张友源;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N25/10 | 分类号: | A01N25/10;A01N65/42;A01P7/04;A01P17/00;A61L9/01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释防蚊 驱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防蚊用品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香珠防蚊驱虫效果以及香味持久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大葱油8~15份,留兰香油8~13份,艾叶油5~10份,迷迭香油4~9份,柠檬油3~8份,石菖蒲油3~8份,β‑环糊精150~300份和EVA树脂200~350份。本发明利用大葱挥发油、留兰香油、艾叶油、迷迭香油、柠檬油和石菖蒲油为原料,协同增效发挥防蚊驱虫作用,同时利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制成香珠使挥发油缓慢释放,延长了防蚊驱虫的有效时间,将其应用于车辆、房间、厕所等场所,能够长时间防蚊驱虫、清新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虫吸食人体血液,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夏天,蚊虫泛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空气清新剂多是以液体、凝胶及喷雾等形式存在,有效成分多含有化学杀菌剂,如双氧水、拟除虫菊酯类、醛类等成分,长期使用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
CN 107557154 A公布了一种天然牡丹香珠及其制备、调香方法,采用牡丹花、丁香、白芷、安息香等香辛原料粉末混合后加入粘合剂等调制而成,颗粒感较强,且香味持久性较差。CN 104381326 A公布了一种防霉杀菌香珠,主要由茉莉花、桂皮、柠檬等具有杀菌作用的中药原料粉末加入至熔融的EVA树脂中,制成香珠,但是气味散失较快,芳香不持久,效果不明显。CN 104189935 A公开了一种牡丹香珠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茉莉花、玫瑰花、葛花、芙蓉花、荷花、百合花等数十种原料混合粉碎后加黄酒和水调制而成牡丹香珠,香味复杂浓烈,且散失较快。
现有香珠多以香味剂形式发挥作用,防蚊驱虫效果较差,且香味散失较快,持久性差。现有技术尚无法提供一种能够高效防蚊驱虫且效果持久的香珠。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香珠防蚊驱虫效果以及香味持久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大葱油8~15份,留兰香油8~13份,艾叶油5~10份,迷迭香油4~9份,柠檬油3~8份,石菖蒲油3~8份,β~环糊精150~300份和EVA树脂200~350份。
进一步的,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大葱油10~13份,留兰香油9~12份,艾叶油6~8份,迷迭香油5~8份,柠檬油4~6份,石菖蒲油4~6份,β-环糊精200~260份和EVA树脂280~320份。
进一步的,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大葱油12份,留兰香油10份,艾叶油6份,迷迭香油7份,柠檬油6份,石菖蒲油5份,β-环糊精240份和EVA树脂300份。
进一步的,所述EVA树脂为食品级,EVA树脂中的乙酸乙烯含量为10%~35%。
一种缓释防蚊驱虫香珠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大葱油8~15份,留兰香油8~13份,艾叶油5~10份,迷迭香油4~9份,柠檬油3~8份,石菖蒲油3~8份,β-环糊精150~300份和EVA树脂200~350份;
步骤二、将步骤一备好的大葱油、留兰香油、艾叶油、迷迭香油、柠檬油和石菖蒲油按一定体积比加入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挥发油;
步骤三、按一定质量体积比向步骤一备好的β-环糊精中加入纯化水并研磨均匀,加入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挥发油,恒温搅拌3h后,置于0~4℃保存24h,抽滤后得到包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包合物置于一定温度下真空干燥一定时间,过筛得到挥发油固体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1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