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通链路的控制方法及基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2819.8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0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汪颖;孙建成;郑方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14 | 分类号: | H04W76/14;H04W9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通 控制 方法 基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通链路的控制方法及基站,该方法包括:向第二基站发送目标链路信息,所述目标链路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控制第一直通链路时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链路信息。因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解决了不同基站调度UE进行sidelink通信时,存在的链路参数配置碰撞、链路发送失败、系统性能下降、可靠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通链路的控制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3GPP V2X的通信系统中,基站与终端之间通过Uu(interface between UMTSand UE,用户终端与网络的空中接口)接口进行上/下行链路通信,UE与UE之间通过PC5(Proximity Communication Port 5,近距离通信端口5)接口进行sidelink(直接链路通信)。其中,基站控制sidelinkd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
根据LTE V2X频谱的分配情况,LTE V2X(Vehicle-to-Everything,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以分别支持PC5接口在专用载波(5.9GHz频段)通信,和Uu接口与蜂窝共享载波(2.6GHz频段)通信。
其中,在V2X通信系统中,UE可以工作在“基站调度模式”和/或“终端竞争”这两种通信模式。根据技术演进版本的不同,在LTE阶段,这两种模式分别为mode3和mode4;在NR阶段,这两种模式分别为mode1和mode2。
在E-UTRAN(LTE)网络覆盖范围内,V2X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信令中的配置信息,来判断这个节点是通过哪种模式(Mode 1/3或Mode 2/4)进行通信。
其中,基站调度模式如下:
UE的PC5接口发送资源和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等都由LTE基站进行分配,基站通过Uu接口向终端发送调度信令,基站通过“动态调度”或者“grant type-1或2(授权配置类型-1或类型-2)”来控制UE在sidelink上的通信;终端也可以通过Uu接口向基站上报相关sidelink的信息。
对于非周期业务,基站对UE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基站通过Uu接口,向UE发送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直接指示UE在sidelink上的发送资源。对于周期业务,基站对UE配置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e,半持续调度)的方式,基站通过Uu接口,向UE发送DCI,包含了多个SPS的配置信息,同时指示出需要激活这些SPS进程,还是结束那些已经被激活的SPS进程。其中,grant type-1时,基站为终端配置了时频资源集合,无需信令激活,终端可以随时使用。
UE工作于“基站调度模式”下,基站通过Uu接口向UE发送配置信息和调度信令,跨载波配置、调度在专用频段通过PC5接口通信的UE,属于覆盖内动态调度。
另外,终端竞争模式:
系统中UE的发送资源分配和MCS格式完全由终端自行(分布式)决定,通过“感知+半持续占用”的方法实现分布式调度功能,无需基站的介入。
其中,UE工作于此种模式下,LTE基站将配置资源的参数,通过Uu接口发送给UE,UE收到之后,在专用频段使用这些配置好的资源,通过PC5接口与其他UE通信,属于覆盖内半静态配置。
UE工作于“终端竞争模式”下,没有任何蜂窝网络辅助,所有UE采用预配置参数,且预配置参数指明工作于专用频段,属于覆盖外场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2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摩擦焊装置及焊接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