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4032.5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冯博;陈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P25/2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尔兹海默症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特异性受体和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所述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特异性受体和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为包括CC类受体、CXC类受体、C受体和CX3C受体中的至少一种趋化因子受体。该类型的趋化因子受体能够特异性与Aβ寡聚体结合,并被Aβ寡聚体激活后启动下游信号通路,以该类型的趋化因子受体作为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可显著性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空间记忆损伤等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临床特征。AD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癌症后的人类第四号杀手,其严重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根据2010年阿尔茨海默病国际联合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AD患者总数已经超过3500万,预计到2050年该数目将增至1.15亿。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3%,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3亿。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和诊断该疾病,是有效降低AD发生的关键。
AD病理特征包括:一是神经元细胞外出现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过度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二是神经元胞体内出现高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Aβ作为老年斑最为重要的成分,在阿尔茨海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β是多种细胞的正常产物。在病理状态下,β淀粉样前体蛋白被β-和γ-分泌酶水解产生40个氨基酸残基或42个氨基酸残基的Aβ肽段。Aβ42形成的寡聚体可直接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线粒体损伤,诱导神经元凋亡,加速神经纤维缠结的出现,并进一步造成空间记忆缺失。Aβ通过作用于血液单核细胞或者脑内胶质细胞上的多种受体,激活星型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星型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产生多种炎症反应补体,炎症细胞因子,诱发脑内炎症反应,加重AD病人的恶化。因此发现Aβ42相关的功能性受体对推动AD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报道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或神经元上存在数种内源性Aβ受体,如清道夫受体(SR)、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G蛋白偶联受体(FPR2)等。但是这些受体能否作为检测Aβ42寡聚体依旧存在争议,而且临床已发现的这些受体特异性不高,并没有特异性针对有神经毒性的Aβ寡聚体。因此,基于已发现的受体治疗不能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的多种症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特异性受体,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以解决目前针对Aβ受体特别是Aβ寡聚体存在争议,特异性不高而导致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特异性受体。所述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特异性受体为包括CC类受体、CXC类受体、C受体和CX3C受体中的至少一种趋化因子受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所述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为包括CC类受体、CXC类受体、C受体和CX3C受体中的至少一种趋化因子受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特异性受体是采用包括CC类受体、CXC类受体、C受体和CX3C受体中的至少一种趋化因子受体。该类型的趋化因子受体能够特异性与Aβ寡聚体结合,并被Aβ寡聚体激活后启动下游信号通路。
本发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利用包括CC类受体、CXC类受体、C受体和CX3C受体中的至少一种趋化因子受体具有与Aβ寡聚体特异性结合特性,将包括CC类受体、CXC类受体、C受体和CX3C受体中的至少一种趋化因子受体作为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靶点,可显著性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空间记忆损伤等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4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治具
- 下一篇:一种陶瓷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