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眩夹层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4045.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5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赋;郑国新;陈绍木;郑育亮;崔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2 | 分类号: | B60J1/02;B60J3/04;B32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层玻璃 | ||
本发明涉及防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眩夹层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其特征在于:防眩夹层玻璃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调光区域、第二调光区域和主视野区域,第一调光区域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第二调光区域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第一调光区域在暗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第二调光区域在暗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第一调光区域设有第一调光膜,第二调光区域设有第二调光膜。优点在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外部光线对行车驾驶的影响,大大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眩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在行车过程中,由于日间阳光、夜间会车远光灯以及其它强光直射,容易使驾驶员眩光,产生不适甚至短暂的视觉盲区,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避免这种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在驾驶员的前方设置遮阳板,需要遮光时将该遮阳板翻下来,避免强光直接照射驾驶员。由于现有遮阳板的不透明性,考虑到行车安全,遮挡面积有限,并且需要占据车内空间,美观性较差。此外,驾驶员需要根据光照情况,随时手动调节遮阳板的位置,不利于行车安全。
又如中国专利CN105799468公开的一种汽车遮光挡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上部的遮阳区域的液晶显示器件。当外界强光照射时,通过调整液晶显示器件的透光率,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到驾驶员的眼睛而影响驾驶安全。但是该方案只能实现前挡上部区域的遮阳,无法实现对远光灯照射区域的遮挡。
虽然法规要求在夜间会车时,150米内必须从远光灯(高灯)切换成近光灯,美国还规定夜间会车在500英尺内不关高灯为违法。但是,此种违法屡禁不止。驾驶员遇见高灯时,可以稍稍偏头以躲避高灯眩目,但仍会影响驾驶舒适性,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新型遮光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遮光装置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不同调光区域、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防眩夹层玻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夹层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夹层玻璃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调光区域、第二调光区域和主视野区域,所述第一调光区域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调光区域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所述第一调光区域在暗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调光区域在暗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所述第一调光区域设有第一调光膜,所述第二调光区域设有第二调光膜,所述第一调光膜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所述第二调光膜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光区域和第二调光区域均为条带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光区域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为40~70%,在暗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为1~5%;所述第二调光区域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为70~75%,在暗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为10~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光区域为彩色层,在亮态时的可见光透过率为40~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光膜为反向调光膜或双稳态调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光膜在亮态时的雾度为1~5%,在暗态时的雾度为30~8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光区域的宽度为100~400mm,所述第二调光区域的宽度为200~40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光区域和第二调光区域的透过率的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主视野区域设有第三粘结层,所述第三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夹层玻璃为车辆前挡。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4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通风的汽车车窗结构
- 下一篇:汽车车门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