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5450.6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京兼庸三;渡边寿史;安永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汪飞亚;习冬梅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元件 反射部件 基板 照明装置 开口 并排设置 显示装置 对置 | ||
照明装置具备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反射部件,其中,所述基板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反射部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多个发光元件分别与反射部件中的多个开口重叠。在反射部件中,与发光元件对置的部分的高度尺寸与发光元件的高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关于申请/优先权的引用
该申请基于2018年4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072440号请求优先权。通过上述论及,其所有内容都包含在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灯装置等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相关技术
作为背光灯装置等的照明装置,代表性的构成有: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元件的背后设置导光板,在导光板的端部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等的发光元件,并将来自发光元件的经由导光板的光均匀地照射在薄型显示元件整体的构成(所谓的边缘型);以及在显示元件的背后设置多个发光元件,将来自背后的发光元件的光均匀地照射在显示元件整体的构成(所谓的直下型)。边缘型的照明装置通过使导光板变薄,能够实现薄型化,但导致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使图像质量降低。
另一方面,直下型照明装置针对多个发光元件的每一个或每一区域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所谓的局部调光控制),作为主流被采用在追求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电视、数字标牌装置等产品中。此外,近年来,直下型照明装置正在扩展到广范围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的车载用的小型显示装置。
这种直下型照明装置中,通过进行局部调光控制能够在亮度及对比度等方面提高图像质量,但是为了在规定的高温环境下使用,还存在如下问题。
图19至图26是用于说明在规定的高温环境中使用现有的直下型照明装置5时的问题的说明图。图19为现有的直下型照明装置5的概略剖视图。图20表示图19所示的照明装置5中通过扩散板6及反射部件4来扩散光L的情况的概略剖视图。图21表示在并排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1~1的基板2上设置反射部件4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图22为示出反射部件4的开口3~3的边缘3a和发光元件1~1之间的距离D的概略剖视图。图23表示在初始状态下的开口3和反射部件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剖视图。图24表示在初始状态下的照明装置5的亮度分布的分布图。图25表示高温放置后的开口3和反射部件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剖视图。图26表示高温放置后的照明装置5的亮度分布的分布图。并且,图23及图25中省略了扩散板6的图示。图24及图26表示浓度越低亮度变小。
如图19至图21所示,现有的直下型照明装置5具备:并排设置LED等的多个发光元件1~1的基板2;以及在基板2的发光元件1侧面上设置的反射部件4。反射部件4中,形成有对多个发光元件1~1的每一个分别敞开的多个开口3~3。照明装置5具备扩散板6,其设置为与基板2的发光元件1侧的面对置。在基板2上涂布有白色抗蚀剂材料2a(具体为白色墨)。在涂布有白色抗蚀剂材料2a的基板2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光L的利用效率的反射部件4。反射部件4具有光L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反射面4a。扩散板6具有如下功能:扩散来自发光元件1~1、白色抗蚀剂材料2a及反射部件4的光L。
如图22所示,照明装置5中,由扩散板6反射的光L向基板2上的白色抗蚀剂材料2a暴露的第一反射区域α以及反射部件4的第二反射区域β这双方反射。这里,由于不能加厚白色抗蚀剂材料2a的厚度,因此第一反射区域α的光反射率一般为70%~80%左右,由于能够加厚反射部件4的厚度,因此第二反射区域β的光反射率一般为95%以上。因此,如果第一反射区域α的尺寸,即反射部件4的开口3的边缘3a(内周面)和位于开口3内的发光元件1的侧面1b(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则光反射率为95%以上的第二光反射率β的面积变大,从光L的利用效率的观点来看,对光学特性有利。并且,距离D考虑了发光元件1~1的尺寸偏差、对反射部件4的开口3~3形成的偏差、发光元件1~1对基板2的安装偏差、反射部件4对基板2的安装偏差等偏差作为公差而预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